东源县上莞镇致力打造茶旅融合特色小镇
推动“红色上莞” 实现绿色发展
■上莞镇新民村党建文化广场和党群服务中心
■被评为“省级乡土专家”“河源市农业创业优秀带头人”“东源县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上莞镇下寨村回乡创业青年曾治平在自己创办的鹰嘴桃基地察看果实长势。
■2021年4月16日,“云境仙湖·绿富东源”东源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观摩会暨东源茶产业发展论坛在上莞镇仙湖村举行。
■仙湖山上的民宿云上仙湖。目前,上莞镇有4家民宿。
■云雾缭绕的东源县上莞镇仙湖村万亩优质茶叶基地
核心提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省茶叶专业镇的东源县上莞镇,按照东源县委、县政府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和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东源县北部现代农业组团的功能定位,抢抓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机遇,通过“党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仙湖万亩优质茶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茶业+旅游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致力打造茶旅融合特色小镇和生态康养基地,有力推动了“红色上莞”实现绿色发展。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冯伟香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黄赞福 李成东
绘就蓝图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优势
上莞镇自古就以产茶闻名,茶叶种植历史有500年之久,素有“茶乡”的美誉。海拔1080米的五指山坐落在上莞镇仙湖村,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且日照短、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出产的东源仙湖茶以“香、滑、甘、纯”的独特韵味而声名鹊起,成为岭南茶叶珍品。
上莞镇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有“小瑞金”的美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该镇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南村(六角楼)中国共产党九连地方委员会,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司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上莞壆背反“扫荡”战斗遗址,中共九连工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九连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及办公旧址(黄龙岗昌隆屋),中共河西县委机关旧址(新民村君陈小学)。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轮追龙。
茶产业与红色资源是上莞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保障。上莞镇立足东源县省级现代茶叶产业园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主动作为,科学谋划,以“东源仙湖茶”被评为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和成功申报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镇为契机,把茶产业作为“产业兴旺”的第一抓手,结合产业强镇、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力茶叶特色产业发展。以仙湖村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为主体,辐射带动李白、百坝、苏杨和两礤茶旅经济带,探索建立“茶业+旅游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
落地见效 依托茶产业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真抓实干。为提升东源仙湖茶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推动茶旅产业融合发展,上莞镇先后成功举办了“茶是故乡浓——上莞”仙湖茶叶基地摄影大赛、东源县首届茶叶品牌文化推介会暨大数据应用与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云境仙湖·绿富东源”东源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观摩会暨东源茶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场大型茶文化旅游推介活动,通过“以节兴旅、以节富民、以节引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据悉,上莞镇及仙湖村分别获评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东源仙湖茶先后获评“中国有机产品”“中国著名品牌”“广东名牌产品”“国家优质名产品”“广东省十大好春茶”。全镇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有5家、市级龙头企业有3家、专业合作社有171家,创建茶产业企业品牌30个;仙湖茶种植加工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有4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3家,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有8家。
目前,上莞镇茶叶种植面积近2.6万亩,年产量690吨,年产值达2.5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0%,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产业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莞镇依托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百坝的茨菇、下寨的鹰嘴桃、新轮的火龙果、苏杨和两礤的油茶、常美的蔬菜、冼川的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众星捧月”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与持续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