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漳溪畲族乡:

畲乡特色小镇 风景这边独好

2022-10-07 19:57:03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1007004_001_01_s[1].jpg

■东源漳溪畲族乡日光村党群服务中心 

hyrbs1007004_001_01_s[1].jpg

■漳溪畲族乡中联村汶水塘捕鱼节盛况。今年4月,中联村汶水塘捕鱼节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至此,全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增加至2个。 

hyrbs1007004_001_03_s[1].jpg

■ 东源漳溪畲族乡黄龙岩景区新建的广东畲族宫 

hyrbs1007004_001_04_s[1].jpg

■漳溪畲族乡倾力打造的下蓝村畲族特色村寨,2020年底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核心提示

国庆节当天,不少外地游客慕名来到漳溪畲族乡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领略畲乡风情和天然溶洞景观。这是东源县漳溪畲族乡融合自然资源、畲族文化打造的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漳溪畲族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东源县委、县政府“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文化兴乡、旅游旺乡”战略,全面落实“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民生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加快旅游业、服务业优化升级,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抓产业振兴 共创富饶畲乡

位于漳溪畲族乡嶂下村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项目——东源县绿地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地美),是一家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高附加值农产品科技研发及精准扶贫的现代生态农业公司,是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市、县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规划面积5000多亩,已开发面积2000多亩,目前建有千亩山楂花观赏园、大型澳洲淡水龙虾垂钓场、百香果采摘园,是漳溪畲族乡重点发展的产业振兴项目之一。

产业兴则百业旺。近10年来,漳溪畲族乡立足自身的区位、生态环境等优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融入灯塔盆地建设,以文旅、农旅融合为主线,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指标实现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乡域综合经济实力表现出较强发展态势。

目前,漳溪畲族乡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种植产业包括板栗、油茶、蓝莓。其中,位于中联村的一村一品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计划种植蓝莓500亩,现种有蓝莓300亩、火龙果250亩。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公司将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优势,加快观光配套设施建设,将基地打造成一个集自然生态与科技模拟种植示范园、观摩式深加工产业链、采摘体验馆及健康养生谷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接下来,该乡将重点做好群星村高效生态养殖基地、日光村玫瑰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基地、东华村滑翔伞基地、中联村汶水塘农业休闲综合区和嶂下村腾讯为村扶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促文旅融合 建设美丽畲乡

今年4月,中联村汶水塘捕鱼节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至此,漳溪畲族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增加至2个(另一个为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

漳溪畲族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境内的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还有“正月初三汶水塘捕鱼节”“四月初九蓝大将军出巡节” “六月初六显烈公巡游节”等文化名片。近年来,漳溪畲族乡充分挖掘畲族特色传统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将畲族村寨建设与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传统种养业发展融为一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集游览、商贸、住宿于一体的畲族特色村寨。

走进漳溪畲族乡下蓝畲族村寨,沿街两排整齐的具有畲族特色的民居,白色的外墙上绘有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族儿女和畲族特色图腾孔雀,民族风味浓厚。2020年底,下蓝村入选首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是该乡开展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漳溪畲族乡生态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黄龙岩4A级国家旅游景区启动创建,下蓝村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逐渐形成了以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为龙头,辐射上蓝村、下蓝村的南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区,以中联村汶水塘农业休闲综合区和东华村滑翔伞基地为主的中部休闲娱乐区,以日光村玫瑰基地、嶂下村绿地美基地为主的北部水果采摘田园观光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形成了南、中、北旅游观光产业带。

办民生实事 打造幸福畲乡

投入430万元推进惠及4个村近6000人的狮形地水库至东华村管道供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投入1100多万元资金完善了群众饮水工程,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目标,有效解决了全乡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开展漳溪河流域整治,建设上蓝村至下蓝村河道碧道工程,作为群众休闲健身的生态廊道;投入887万元建设“四小园”,对特色民居进行外立面改造,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漳溪畲族乡通过落实一批批民生实事重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幸福畲乡。

以该乡鹊田村为例,近年来,鹊田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1331.8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工程、自来水工程、文化广场建设等21个民生项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鹊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伟恩说:“这几年村里环境好了,经济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大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同时,该乡还建成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安装路灯460多盏,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完成村内干路硬底化34.25公里、支路硬底化103.3公里,巷路硬底化66.22公里,S229线至黄龙岩景区的旅游大道、日光村和下蓝村行政主村道提升改造成双车道柏油路。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站和卫生站建设,解决了群众娱乐难、健身难、看病难等问题。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比例达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比例达100%,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330多万元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场地与学生宿舍,投入60万元购置中小学教学一体机,完善教学设施,改善了教学环境。每年投入196万元,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清洁公司负责全乡垃圾清扫清运,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投入2500多万元,建设漳溪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全乡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好“五清一改”工作,拆除危旧无人居住的泥砖房,清除房前屋后堆积垃圾、污水、杂草等,全乡各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大革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田清秀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周潜辉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