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坚持防治防御与执法并举
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向好向优发展
■经过综合治理后的新港镇地质灾害点。杨坚 摄
■锡场镇举行地质灾害防治演练资料图片
■6月10日,东源县邀请省地质测绘院、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市自然资源局的业务骨干为全县自然资源工作人员授课。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普查、详查、排查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与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东源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保障自然资源科学高效开发的发展理念,坚持防治防御与执法并举,不断推动全县土地利用、矿产开发等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向好向优发展,为东源当好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的主力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杨柳
【防治篇】
坚持治理、宣传与防御“三管齐下”
今年以来,东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治理、宣传与防御“三管齐下”,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做好防灾避险宣传,严密做好防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千人点1个,百人点17个),威胁居民413户(含10所学校、1家医院、1处政府机关、1个社区)4704人,潜在经济损失3.54亿元。目前,完成工程治理施工的有15个(含EPC项目8个)、正在开展综合治理的有1个(新港镇碉楼社区综合治理)、已完成按照2022年监测预警系统的有1个(半江镇百高村,并列入搬迁治理计划)、正在招标的有1个(曾田镇蒲田村)、东源县15处地灾综合治理(EPC)项目正在开展的有7个。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0处安装了监测预警系统,境内未发生地质灾害事故,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24日,全省进入汛期,地灾防治防御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东源县自然资源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迅速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明晰各人员工作清单,进一步修订汛期值守、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宣传培训等制度,确保防治防御各工作高效展开。在3月20日前,完善更新了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防灾预案表、地灾警示牌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账。在3月底,该局安排三个宣传小组到全县24处地质灾害点开展汛期巡查、排查与宣传工作,向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宣传防灾避险知识,发放宣传材料超100册,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全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该局于3月25日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分别在黄田、新港两镇开展2022年东源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培训会议,镇各村党支部书记、“三员”到场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基础。
【执法篇】
坚持标本兼治与惩防并处
织密监管网格不松懈
东源县建立镇、村“网格化”监管模式,“探针”下沉,设置大(镇)、中(村)、小(小组)三级网格员,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定期抽查结合日常巡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广度、深度,每半月上报1次排查摸查情况,实现从“被动作战”转为“主动出击”,精准有效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和防止了大量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县级自然资源执法部门以历史图斑数据作为参考,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违法用地、非法采矿的高发地区与高发时间重点发力,成立2个巡查小队,在每个星期定期开展1至2次巡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督查50多次,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关口前移、惩防并处,对违法用地、非法采矿行为真正做到发现就查、露头就打。
常抓宣传引导不放松
东源县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坚持正面宣传规范为主、反面警示教育为辅,多措并举营造严厉打击土地违法、非法采矿问题的浩大声势。全县投入宣传费用近10万元,印制分发“口袋书”“宣传册”3万多册,张贴海报、标语1100多张,并通过多轮次走访,面对面“讲”,依托多形式投放,全覆盖“传”,不断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让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主动举报、自觉参与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保持高压态势不松劲
东源县结合本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东源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储砂洗砂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等行动,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法采矿频发等乱象进行了专项治理。据统计,全县整治土地乱象问题10宗、完成土地整改38.94亩(其中耕地19.92亩),查处非法采矿案件5宗,各项行动切实取得良好成效,不断推动全县土地利用、矿产开发等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向好向优发展。
东源启动新港碉楼社区地灾应急预案
【案例】
今年5月上旬,东源县委、县政府面对持续的暴雨天气,科学研判,及早谋划应对,迅速启动新港碉楼社区地灾应急预案,坚持县领导带头值班值守指挥,8个工作组110多人严阵以待,成功排除各类险情,转移安置群众332户1584人,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东源县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天气,成立了新港碉楼社区地质灾害防治专班进行每日调度研判,在强降雨来临之前落实好搬运土方、修缮排水沟、覆盖防水膜等措施,累计搬运土方16.37万立方米、修缮排水沟约2000米、建造临时沉砂池64个、装载沙袋超2500袋、覆盖防水膜5.6万平方米,并委托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制定应急治理方案和应急避险方案;实行县领导带班,安排8个工作组110多人提前一天进驻新港,实行全天候值守,如遇极端情况,全体参战人员10分钟内可集结到一线开展救援抢险;足额储备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证有效满足应急抢险工作需要。
东源县在强降雨到来前积极组织转移群众,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应转尽转,并对已转移群众家中落实“三个一”措施(贴平安封条、上平安锁、拉一条警戒线),坚持动态巡查,每半小时安排人员巡查一次,防止群众返回家中出意外,同时严格落实好集中安置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防汛防疫两手抓、两不误。在汛期,巡防处置组对重点区域、地灾风险隐患点开展密集巡查,全域排查灾情险情;邀请专业机构全程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专家意见对万绿大道(新港路口至万绿湖旅游码头)进行全面封闭,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语,拉起警戒线,确保万无一失。
东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在一线开展巡查、指挥调度,共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40多处,处置山体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10多处,并对部分被雨水冲刷的区域加铺防护膜、清理沉沙池,疏导截排水渠,装载沙包,为接下来的抢险救灾做好准备。
据悉,碉楼社区位于万绿湖畔的花岗岩地区内,主要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其特征是松散状砂土层较厚,遇水极易发生活动,地质灾害风险高,特别是近年该地区花岗岩风化较为严重,而且近10年来,新港镇每年都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产生极大的质灾害安全隐患。新港镇碉楼社区地质灾害点专家评估风险等级高、长期受威胁人数约107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5亿元、受灾面积约0.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