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以开展“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行动为抓手

加快打造“3+2+N” 产业集群升级版

2022-04-27 10:31:49 来源:河源日报

845fac9bcfa77891d33feacc5f30e179_0427005_001_01_s.jpg

■河源东源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集聚区已成功引进一批项目落户建设竣工投产,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f061a46d282bad4023cd406d41597883_0427005_001_02_s.jpg

■热火朝天建设中的东源县先进材料产业园,力争在今年11月底前交付土地。

核心提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市第八次党代会“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战略部署和对东源提出“实现又快又稳发展”的要求,东源决定在全县开展“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行动,围绕产业兴县不动摇,在六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开创工业倍增升级新局面,加快构建“3+2+N” 产业集群升级版,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新标杆,为推动我市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作出东源努力、东源贡献。


目标措施

六个方面精准发力

今年,东源将以开展“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平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招商选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赋能产业等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打造“3+2+N” (“3”指重点发展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与食品为主导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指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N”指持续发展新型环保建设、循环经济产业等优势传统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升级版,充分发挥工业“推进器”“压舱石”作用。

——产业平台更具承载力。力争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1平方公里、先进材料产业园顺利交地,落户企业全面动工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从2.0版本(生产)向3.0版本(生产+城市配套)迈进,打造宜业宜居园区环境。

——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优质工业项目20个(其中电子信息项目7个以上、高端装备制造项目6个以上、先进材料项目3个以上;投资额超5亿元项目2个以上),新上规企业2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37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投资额35亿元,同比增长5%。培育龙头企业,力争产值超3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超5亿元企业17家以上、超亿元企业53家以上。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县工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144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动15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改、10家以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3家以上传统资源型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审批园区政府投资项目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力争全年推动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29个以上、新增竣工投产30个以上。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以上,力争全县R&D研发经费从9000万元提高到1.1亿元,占GDP比重从0.6%提高到0.68%。

关键词:打造产业平台

东源将加快推进扩园工作,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三期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1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全面完成盐东物流园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11月底前交付土地;谋划推进徐洞发展区2平方公里水产业及食品加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推动蓝口产业园集聚区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200亩以上。不断优化园区环境,全年计划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台支持县工业园商贸业发展政策,引进服务项目落户园区,强化园区与城市的规划对接,推动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大力整治提升低效用地,争取年底完成用地整治提升1440亩以上,力争盘活工业用地6.5万平方米以上,清退“僵尸”企业3家以上;推动20平方公里乡镇产业园谋篇起步。打造产业经济大脑,高质量做好“东源工业园产业经济大脑”规划设计与平台开发工作,实现全盘统筹、精细实施。

关键词:培育主导产业

东源将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目标牵引,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年内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7个,推动一批电子信息项目年内开工建设、9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3个项目实现年内上规),全年实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4亿元。做优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年内达产上规,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引进6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推动13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顺利竣工,全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9亿元。做强先进材料产业,力争引进先进材料项目3个以上,推动旗滨硅业、富马等企业年内投入超1.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富马硬质合金投入1.2亿元升级精密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平台,加快有色金属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先进材料产值超60亿元。做活水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在徐洞工业园规划2平方公里打造水产业与食品加工产业园,引进水经济企业2家以上和若干食品饮料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正能量山泉水二期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水经济产业产值超1.5亿元。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争取全年完成80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力争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年底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持续推进岑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力争全年引进新能源项目2个以上。

关键词:强化招商选资

东源将开展系列经贸活动,发挥招商小分队驻深优势,深化以商招商,计划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举行宣传推介活动,力争每半年分别举行一场经贸活动,全年共组织2场次以上。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聚焦央企国企等重点,招大商、招好商,大力实施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围绕龙头企业需求,拓宽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渠道,建立招商目标清单和招商路线图,推动聚链招商、补链招商;结合东源产业要素、优势条件,更新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政策包,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优质工业项目20个以上(其中电子信息项目7个以上、高端装备制造项目6个以上、先进材料项目3个以上),其中投资额超5亿元项目2个以上。注重招商项目质量,对标先进地区探索建立高规格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招商联席会议机制,严格项目遴选,探索将意向项目、拟落户项目纳入制造业高质量综合评价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提高新上项目用地容积率低限,确保落户项目质量;开展硅产业园招商选资活动,力争引进优质企业5家以上。

关键词:推动产业升级

东源将狠抓技术改造,提质优化传统资源型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全年推动15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投入资金7亿元。狠抓产业提质优化,支持企业用好5G等技术,推动自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传统企业升级工艺技术,引导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全年达10家以上;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完成3家以上;探索借鉴“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健全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提高单位产出水平,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以华丰世纪商贸中心为主体谋划东源总部经济发展新模式。狠抓企业培育壮大,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全年新上规工业企业22家以上,新上规工业企业年产值达9亿元以上;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和跟进在建项目,力争年内新投产项目上规9个以上、全年新增“专精特精”中小企业2家以上。狠抓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完成县工业园循环化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引导高耗能企业通过升级设备技术等手段进一步降低能耗。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东源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出台系列惠企政策,确保各项奖励措施按时足额兑现,激励企业加速提质发展;对重点项目落实“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力争实现营收过亿元企业53家以上、过5亿元企业17家以上,全县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5家以上;深入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力争实现本土上市企业1家。加大纾困解难力度,优化实施首席服务员制度,建立清单制推进机制,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达产;用好招工扶持政策,力争培育县内2至3家优质的劳务公司,帮助县内企业解决新增用工人数2000人;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延续政策,组建减税降费工作专班,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推动审批园区政府投资项目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着力破解用地、用能、用林、环评等问题;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实行容缺承诺制,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力争全年推动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29个以上、新增竣工投产项目30个以上。

关键词:科技赋能产业

东源将强化科技人才引育体系,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发挥人才驿站等媒介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引进各类高端技术人才;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育倍增机制。强化创新成果转化链条,推动广工大(东源)创新协同创新研究院建成光电技术中心1个、与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3—5项,推动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开展磁选精砂擦洗试验研究等;优化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扶持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发挥科技信贷支持作用,全年推动10家企业申报科技信贷资金5000万元以上。出台系列措施,在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以上;抓好中小型科技企业培育孵化,力争全年新增5家以上;支持推动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富马硬质合金、鑫达科技创建省重点实验室,支持旗滨节能玻璃等企业冲刺省科学技术奖,力争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县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0.6%提高到0.68%。

工作保障

“三个强化”促进目标

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强化对开展“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分层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东源县“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压实各方责任,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强化结果导向,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推动解决,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增强“比学赶超”意识,坚持“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科学谋划任务落实举措,做到学先进、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

强化监督执行,实施分级协调、年度计划、分类考核、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工业倍增升级攻坚年”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加强刚性约束,强化追责问责,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