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顺天镇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多元善治绘就平安幸福图景
■顺天镇党员志愿者和社工在党演村党员服务驿站开展服务活动 黄赞福 摄
■顺天镇志愿者在金史村五保户萧伟霞家里,耐心地向她介绍应急按钮的用法。黄赞福 摄
■在顺天镇金史村妇女儿童之家,孩子们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练习毛笔字。黄赞福 摄
■《村规民约》成为顺天镇金史村村民自治的法宝。黄赞福 摄
■顺天镇沙溪村法治宣传长廊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村民驻足学法。杨坚 摄
核心提示
日前,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民族宗教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组织开展2021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工作。东源县顺天镇获评为2021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村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党演村内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文化底蕴深厚,让人流连忘返;村规民约细致明晰,普法方式多种多样,村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村民闲暇有了好去处。得益于乡村治理的善治、有为,东源县顺天镇现已成为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近年来,顺天镇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示范创建目标,从统筹能力、服务能力、监督能力、治理能力4大方面着重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善治乡村新模式,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实现网格党小组全覆盖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治理法治、自治、德治三位一体,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干部带头,干工作就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越是难做的工作,越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正因为党员带头,群众才信服我们、支持我们,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就顺利。”顺天镇党员干部说。
顺天镇共有968名党员,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顺天镇以共治为基础,建立“镇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工作联动体系,全覆盖建立网格党小组,创新设立“1+10+N”“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等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近日,在顺天镇内不少身穿红色和蓝色马甲的人员前往顺天镇各村五保户家中慰问,在村庄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来,他们是党建志愿者和双百社工。依托“党建+社工”服务模式,顺天镇成立社工服务站,组建12人的社工队伍,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常态化社工服务机制,持续开展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等系列活动,落实“111”工作机制,每月由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开展一次活动,用心用情用功将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工作落细落实,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推动引导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构建“镇—村(社区)—驿站”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以后遇到什么问题,直接按这个应急按钮,我们从村到镇都有人立刻到您家里来。”1月24日上午,顺天镇志愿者们来到该镇金史村五保户萧伟霞家里,耐心地向她介绍应急按钮的用法。今年,顺天镇将为镇里每一位独居老人安装这样一个按钮。按下应急按钮,老人们可以通过呼叫系统,随时跟片区网格员、村干部等取得联系。“方便快捷,对我们这个群体而言是真好啊!”萧伟霞感叹道。另一边,金史村的妇女儿童之家正举行剪纸活动,一群来自村里的妇女儿童,正按照老师的教学课程完成剪纸作品。据了解,妇女儿童之家平均每周至少举行两次以上的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
以上,是顺天镇积极建立和完善“镇—村(社区)—驿站”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的缩影之一。近年来,顺天镇投入上千万元完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为打造文明乡风,顺天镇还定期举行“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两优一先”“流动红旗”等评选评比活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营造文明生活新风尚。在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带动下,顺天镇形成了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顺天镇属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创建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所在地,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的受众不仅是镇内的村民,更涉及落户企业及员工等群体。为此,顺天镇以党演村和大坪村为“移动5G+智慧乡村”改革试点,从71项村级受理事项中梳理出40项符合延伸至村(居)办理的工作事项,建设面向辖区人口的行政审批系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生育登记、低保对象申请、特困人员申请、《居住证》办理等 “一门式”办理政务服务,真正让群众搭上服务的快班车。同时,不断延伸基层服务“触角”,在党演村打造首个“党群服务驿站”,为游客和村民提供饮水、如厕、阅读、手机充电、雨伞借用、“红色代办”“村情民意收集”等多项服务,真正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服务网”。
普法精准到个人
村规民约培养“法律明白人”
“村民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努力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法治是推进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乡村治理必然以法治为根本要求。走进顺天镇各村,随处可见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细化了村民的“十不准”,规范了村民相关行为以及明确了处罚措施。“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顺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顺天镇通过探索构建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乡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擦亮法治“底色”,加快法治乡村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产业兴起来、区域活起来、环境美起来的发展路子。
“村居普法工作要从点滴做起,法治宣传看得多,法治宣讲听得多,村民潜移默化开始学法、懂法、用法。”顺天镇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杏花说。顺天镇以法治为纲,将沙溪村作为“法治乡村”建设试点,打造氛围浓厚的法治广场,定期开展“普法大讲堂”活动,组建3支“法治宣传小分队”,真正把普法学法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现在村里群众发生纠纷矛盾越来越少了,即便有纠纷、矛盾,大家也不会直接到镇政府、村委会反映问题,而是首先找小分队评理、调解纠纷。”朱杏花说。
目前,顺天镇成立公安、综治、司法组成的法治调解小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包案制”,常态化开展 “一户一档”摸排,实现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带动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2020年,沙溪村获得首批“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策划: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刘 昕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徐悦泽 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