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新港镇创新探索“进驻式”“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服务进驻解民忧暖民心

2022-01-05 09:37:28 来源:河源日报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潘惠

73672fcdfe588995a5a6389e1298cbd3_p1_s.jpg

■新港镇双田畲族村的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镇便民服务中心以“送服务到村民家门口”的形式,最大程度让群众在距离和次数上都能“少跑腿”。

2155cf6e1dfd3100b037aa87846217bb_p2_s.jpg

■新港镇双田畲族村四季花海。“进驻式”“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专项工作也为新港镇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核心提示

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2021年9月以来,新港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人民至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创新群众工作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引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进驻式”“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专项工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解难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确保“进驻式”“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专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该镇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党建的镇委副书记担任执行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进驻式”工作办公室和“下沉式”工作办公室,分别设在镇公共服务办和镇党政办。

服务进驻:双田片区群众办事不再难

2021年12月29日上午11时30分许,在新港镇双田畲族村的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前,仍有七八名村民在排队等待办理相关业务。70岁的双田畲族村村民周火明刚替自己的儿媳妇办好了社保业务,他开心地对记者说:“以前办社保业务要到几十公里外的镇政府办,现在在村里就能办了,真是太方便了。对镇委镇政府的这一措施,我们群众十分满意。”

群众满意是新港镇开展“进驻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和别的镇有所不同,新港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圩镇没有道路连通各行政村,镇政府距各村平均距离在30公里以上,属“飞地”管理。各村仅靠一条徐斗公路连通外界,山路崎岖,群众办事十分不便。为解决该镇双田片区各村(双田畲族村、龙镇村、斗背村、泮坑村、樟下村、青溪村、晓洞村、李田村)地理位置远、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该镇于2021年10月起在位置居中、人口集中的双田畲族村挂牌成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把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延伸到服务中心的办事点,以“送服务到村民家门口”的形式,最大程度让群众在距离和次数上都能“少跑腿”,切实缩短办事“距离”,真正拉近干群距离。

为确保“进驻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规范、常态化开展,新港镇党委、政府按照“制作一份清单、完善一支队伍、设立一个服务中心、建立一个机制”的工作要求,为“进驻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供全面保障。

一是制作一份清单,简化办事流程。该镇由镇公共服务办牵头,农业农村办、农业水务服务中心等行政职能部门梳理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15项内容,目前进驻到双田畲族村的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清单共13项,业务范围涉及低保、特困、医疗救助申请,殡葬服务、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出生入户等。通过整合政府资源,简化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能够直接办理的业务事项,由镇代办员直接办理,需要出村办理的,由镇代办员收集材料后至镇办理。新港镇公共服务办办事员杨学辉介绍,每周三是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为群众办理业务的时间,当天上午,镇里3名办事员共接待了40多名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群众。

据悉,“进驻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开展3个月来,镇代办员共接待群众280余名,办理业务50余项。

二是完善一支队伍,规范办事流程。该镇从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水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办等职能部门抽调10多名工作人员担任镇代办员,组建了一支镇便民服务工作队,针对离办事地方远、办事群众行动不便等情况,推出上门代办事项。村民办事只需要联系镇便民服务工作队代办员,即可实现“精准跑”。同时,该镇还在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村级信访代理服务点,实现群众信访事项就近跑、最多跑一次。工作队成员同时收集群众诉求,填写接访群众登记表并反馈到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代办员每周向公共服务办汇总一次办理信息,以便及时记录业务办理情况、加快办理进度。目前,镇代办员已全部挂牌上岗,代办员姓名、照片、岗位职务、联系电话、事项清单全部在代办点进行公示,使群众实现了“进一家门办几家事”。

三是设立一个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该镇在双田畲族村成立 “新港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双田片区各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代办业务,实现公共场所整合、队伍力量整合、服务功能整合,打造“多元整合、一站服务、辐射集聚”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打通了服务双田片区各村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保障新港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常有序运行,镇党委政府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办公场所升级改造、购买办公用品以及制作宣传手册等。该便民服务中心启用后,为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双田畲族村党总支部书记蓝精武说:“以前群众去镇里办事出行极不方便,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有时甚至还要跑‘冤枉路’。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为他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四是建立一个机制,创新治理模式。为确保“进驻式”“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开展,新港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新模式,相继出台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多项规章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上墙、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实现双田片区各村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基层办事难、效率低、走访服务时间少、服务资源缺乏等问题,促进镇村干部服务理念的转变,切实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新港镇党委书记丘家锋表示:“有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作保障,新港镇‘进驻式’便民服务工作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干部夜访:问需于民办实事暖民心

眼下,走进新港圩镇的大街小巷,只见处处干净整洁,主街道路虽然狭窄,但路两边的车辆停放依然有序。在圩镇开便利店的碉楼社区居民杨金妹看到镇、居委会干部上门来后热情地打招呼。她表示,近期镇和居委会干部多次到她家来走访,了解她家的生活、收入情况,征询她对社区和镇委镇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居民们对镇、居委会干部主动走访群众的方式非常欢迎,大家有意见都会积极反映。

这是新港镇创新开展“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取得的成效。丘家锋表示,联系服务群众没有什么绝招、大招,就是要用心用情,身入更要“心”入,走进更要走“近”,只有真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走访干部当自家人。

新港镇下辖的3个社区(安源社区、新源社区、碉楼社区)都属于移民安置点,移民普遍存在归属感、认同感不强的问题,社区活动参与度也不高。为更加紧密联系社区群众,提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新港镇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2021年9月份以来,新港镇党委政府创新施策、主动作为,先在圩镇3个社区范围内开展“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为不影响社区群众日常生活,镇党政主要领导带班牵头,利用夜间值班时间,镇值班干部和居委会“两委”干部配合,深入走访社区商户、居民,问需、问计于民,把好事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心上。

丘家锋介绍,开展“下沉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旨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拉近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那么,镇、社区干部入户夜访访什么呢?

一是讲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眼下,东源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万绿湖正在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攻坚克难时期,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党委政府当前开展各项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配合度和满意度,入户夜访的镇领导干部会围绕上述中心工作,并结合疫情防控等工作,向社区居民群众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中央及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镇里的部署要求,展示镇委镇政府的工作成效,把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该镇共向社区群众发放创建文明城市、万绿湖创国家5A级景区宣传手册200余份。通过入户宣传,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更加自觉配合改善居住环境。对于居民来说,自己既是“参与者”,也是“享有者”,更加愿意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二是察民情,促进社会矛盾早化解。目前,新港圩镇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基本完工,悬在圩镇居民头上的“定时炸弹”被拆除,群众对此拍手称快。然而在该地质灾害治理初期,由于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范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地质灾害点人员转移过程中,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尽早发现、调处社会矛盾,化解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群众产生的抵触情绪,镇领导干部带头入户夜访,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辖区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情况,重点关注上访户、困难户、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和致富带头户的动态,全面真实地摸清每户群众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三是跟踪管理,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做到“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满意上来”,新港镇建立专项工作台账,制定《新港镇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镇领导干部对走访群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社区要立即将问题分类整理、系统汇总,上报镇委镇政府研究部署解决。镇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会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落实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挂账销号”制度,已经处理并答复的及时销号,同时按照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把收集问题的解决情况和进度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镇领导干部夜访群众268户,化解群众矛盾纠纷6个,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8个。其中,群众反映较集中的社区路灯暗的问题和停车难问题,该镇已经采取措施正在着手解决。其中,路灯改造已经启动,社区路灯暗的问题将得到解决;镇里通过排查,对圩镇一些闲置的空地进行登记,将能改造成停车位改造成停车位,尽最大努力增加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夜访活动,镇领导干部能够准确掌握社情民意,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了镇党委政府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进驻式”“下沉式”专项工作自开展以来,新港镇领导坚持以上率下,以在一线的状态、沉下去的劲头,带领全镇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接下来,新港镇将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力继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更多群众就近到双田畲族村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积极与政数部门对接,协调好网络专线问题,争取实现“一站式”办理,现场为群众办结业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尽快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梳理服务事项、提升服务质量,在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上求突破,提升“进驻式”“下沉式”专项工作质效,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欧志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潘惠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