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全力推进“三雁”工程
努力建设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活力更足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黄巧 东源县聚焦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力推进“三雁”工程,努力建设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活力更足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突出“头雁”,建强带头人队伍。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反映好,带富能力强、治村能力强的“双好双强”党组织书记带头人,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16岁,比上届下降5.6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8%,比上届增加35%。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双培双带”等工程,举办新任党组织书记岗位培训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2期,村干部大专学历提升班9期。积极创新村级组织激励考核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双向述职”制度。
突出“归雁”,建强返乡人才队伍。出台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产学研人才倍增机制和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大力开展“雁归源”“十百千万”人才回引行动,动员离退休干部、乡贤能人等回乡任职参与乡村振兴、村务管理等工作,并通过金融扶持、项目支持、创业孵化等方面的政策,吸引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回村创业。目前,全县已建立人才发展平台9个,实施各类引才计划8个,举办人才选育活动15场,引进重点工业产业、现代农业等人才近100人,开展各类人才专项培训13期。
突出“雏雁”,建强后备力量队伍。大力实施“雏雁”工程,公开招录120名优秀后备干部进入村(社区)工作,第二批招录工作正在进行。建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坚持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相结合,实行后备干部享受现任村党组织委员同等待遇,并优先推荐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干部行列。今年以来,共有50名工作能力强、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为农村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