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实施“引、育、留”工程,锻造驻村工作骨干

“双管齐下”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新高地

2021-09-15 10:04:41 来源:河源日报

■涧头镇乐平村垦造水稻喜获丰收。东源通过实施“引、育、留”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顺天镇滑滩村新貌一角。东源通过打造一支结构优、下得去、干得好的驻镇帮镇扶村骨干队伍,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新局注入了强劲动能。

核心提示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振兴至关重要。东源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坚持实施“引、育、留”工程与锻造驻村工作骨干力量“双管齐下”,着力培育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实用人才和锻造一支结构优、下得去、干得好的驻镇帮镇扶村骨干队伍,倾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新高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与人才支撑。

实施“引、育、留”工程 培育乡村振兴实用人才

今年换届新当选半江镇西溪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肖力祥, 2012年入党,大专学历,在广州、深圳等地打拼多年,当选西溪村党支部副书记之前,他在河源市区某企业任高管,月薪1万多元。

肖力祥放弃高薪回乡任职服务家乡,是东源实施“引、育、留”工程,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东源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引、育、留”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精准施策“引才”。东源坚持需求导向,选优配强28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吸纳671名高校毕业生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招录240名“雏雁”干部,下派108名驻镇帮镇扶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持续充实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优化实施“扬帆计划”“雁归源”行动,围绕重点产业或特色产业实施人才振兴项目,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2021年选派不少于5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工作;实施柔性引才引智行动,通过“特聘顾问”“客座教授”等方式,引进100名重点工业产业、现代农业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罗锡文院士团队、窦连登教授团队等知名专家团队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服务,解决了东源智慧无人农场、蓝莓产业等项目发展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多管齐下“育才”。东源聚焦乡村旅游、产业营销、集体经济发展等乡村振兴重点环节,依托县人才驿站、县现代农业特色人才驿站等平台,建立全省首个县区创新服务平台和校地联合培养研究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乡村工匠”“农村电商”等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课堂讲解+基地示范+田地操作”等方式,对合作社骨干、种养大户等开展惠农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题培训,认定农村实用人才3804名(其中乡村管理人员1516人,种养能手2288人);积极发挥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扩大中职学校面向农村招生规模,加大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优化环境“留才”。东源致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依托茶叶、板栗等6个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5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让优秀企业人才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出台首个综合性人才政策文件和3个配套文件,细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管理等32条举措,打造“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站式答复”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万绿人才卡”,积极为人才解决安居、社保、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提升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

围绕“四个职责”“三项举措”

锻造驻村工作骨干队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东源紧扣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要求,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个职责”,聚焦选优派强、管理考核、激励保障“三项举措”,全力打造一支结构优、下得去、干得好的驻镇帮镇扶村骨干队伍。

聚焦选得优,抓实结构优化。东源围绕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明确人选条件、来源渠道和选派程序,强化派出单位与帮扶乡镇的协调会商,摸清选派需求,结合各乡镇工作实际,持续科学选派108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热爱农村、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确保选派力量发挥最大效能。

聚焦下得去,抓实教育管理。东源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定期举办驻镇帮镇扶村专题培训班,全面开展驻村干部岗前全员集训,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和素质;扎实推进“岗位大练兵”活动,聚焦政策解读、环境卫生、乡村治理、矛盾纠纷等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进农家、走田坎、察民情、出实招、谋发展,确保驻镇帮镇扶村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聚焦干得好,抓实激励保障。东源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并行,严格落实乡镇属地管理和派出单位跟踪管理“双重管理”机制,持续抓好工作队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周例会、月调度、年汇报”机制,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和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任用结合起来,激励驻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全面落实生活补助、交通补贴等保障,常态化开展“双向互动”谈心谈话,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及时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驻村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干得好。

■统筹:李成东 朱映真 黄仲明 张小龙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黄巧 邱劲泽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