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教育局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源县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培训,致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团队。
■东源县教育局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今年“6·26”东源县举办中小学生禁毒书画作品展览。
核心提示
东源县位于风景如画的东江中上游,坐拥碧波荡漾的万绿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县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大工程(县城学校提质扩容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农村学校寄宿制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为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等多措并举,促进五教共进(规范学前教育;夯实小学教育;振兴初中教育;做强高中教育;优化中职教育),推动东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解决难题
提升办学条件 改善教学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甚至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痛的难题,如学位紧张,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中职教育有学位需求无场地保障等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东源县教育局局长周富光认为,首先要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并解决问题,甚至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东源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县城学位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该县投入了大量资金,推进学校提质扩容,改善育人环境。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2.33亿元完成了东源县崇文学校、东源县第一幼儿园、东源县第三小学、东源县美的城小学、东源县第五小学建设项目和东源县第一小学教学楼以及高级中学艺术楼第二饭堂新建项目;加速推进东源县第二幼儿园、东源县第四小学等县城学校提质扩容工程;积极推动建设滨江新城中学(东源县第一中学)、东源县仙塘镇幼儿园、九里湾小区及御景豪园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东源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严抓“普职比”,职业教育需求大幅增加。该县抓住时机、提前谋划,于2020年规划投资约9.8亿元在灯塔镇新建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东源县职业技术学校,拟设200个教学班,1万个学位,预计2022年正式开办。
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该县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前教育办学普惠性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投入1008万元,回收16所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与2所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签订转普惠性民办园协议,已经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目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54%,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36%。
此外,该县还强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据了解,该项目已于2018年启动,分3年实施,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资金1.13亿元,完成了东源县船塘中学、东源县叶潭中心小学等25所学校全寄宿建设,基本实现“全县小学高年级想住有得住的半寄宿目标、全县初中实现全寄宿、全封闭管理”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成立了东源县教育信息化研究指导小组,计划投入1.2亿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据介绍,该县及时更新部分中小学校老旧办公电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加快2个省级项目落地服务(普及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县、广东省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试点区),推动3个重大项目的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积极推广东源县教育云平台和东源县录播系统使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直面痛点
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就要敢于直面痛点,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针对东源教育的实际情况,该县启动了以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来促进教育改革。周富光说,他们将立足本县,开展集团化办学,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品牌、管理、资源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了解,该县拟选择2—3所龙头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2022年下半年,该县将总结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逐步建立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打造“四有”(有读书声、有歌唱声、有欢笑声、有呐喊声)活力校园,推动教育科学、均衡、快速发展。据介绍,该县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校园足球等项目,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东源县教育局将发动社会各界为中小学募捐师生阅读图书100万册,并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书香东源”。今年4月23日东源县教育局在东源中学举行“百万册图书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一站捐赠活动,7月28日在黄田中学举行“百万册图书进校园”第二站捐赠活动,效果良好。
2017年1月东源县被认定为全市首个“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试点县”。截至目前,该县4所学校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2所学校获评为“省校园足球推广示范校”。此外,艺术与创新方面也获得多项省级殊荣,2019年该县黄健航等8名学生获得第八届广东创意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20年叶小婷、吴雅典分别荣获广东省学生电脑制作绘画比赛和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十三五”期间,该县小学优秀率、及格率不断提高。2019年以来,该县中考平均分连续两年稳步提高,低分率逐年递减。2020年东源县教育局被河源市教育局评为高考教学质量管理进步奖。2021年高考全县本科入围率为41.81%,再创该县高考本科入围率历史新高;全县物理类最高分629分,最高分再获新突破,达到了中山大学录取线。
2019年以来,该县教育系统个人和集体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共1223个,其中国家级奖项54个,省级奖项141个,市级奖项1028个。
抓住关键
打造两支队伍 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师资团队。周富光认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要打造好两支队伍,一支“六有好校长”队伍和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切实筑牢东源教育发展的基石。
“六有好校长”是指作为校长,需要具备“三怀三力”。即,有情怀、有胸怀、有关怀;有驾驭全局的魄力,有自我提升的能力,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为此,该县从制度上规范。2019年,该县制订实施了《校长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规范校长履职行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其次,该县持续实行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十三五”期间对全县36名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与此同时,该县组织初中及高中校长先后到佛山南海区、湖南长沙和河源高级中学交流学习。同时,该县在肇庆学院启动了东源县2020至2021学年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和东源县2020至2021学年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第一阶段研修活动。去年,该县还全面启动了校长论坛活动,促进校长能力的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该县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教师队伍方面,该县从搭建平台、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团队。
2019年,东源县教育局启动了首场“东源教育大讲堂”,通过开讲座、搞比赛、讲故事、办晚会等形式,加强思政课建设、展现师生才艺,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
其次,该局还组织教师前往珠三角、内地一些教育发达的地方开展交流学习和业务培训,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该县共投入约2786.23万元,培训教师68924人次。
此外,该县高度重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全面落实了教师工资“两相当”政策,规范教师绩效工资补助项目,严格落实山区教师补贴。“十三五”期间,该县落实山区教师补贴14304人,共1340万元。为招揽并留住高层次人才,该县制订了《东源县加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了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的待遇。该县非常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每年教师节如期组织开展慰问教师的活动,召开教师节暨教育表彰大会。近年来,邹晓辉、周映旋等多名教师荣获市级十大“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张燕丽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丘小霞老师荣获省级“最美教师”称号。
■延伸阅读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学党史 砥砺奋进践初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源县教育局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时还发展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成为党员,切实落实“双培养”计划。
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一方面,该局组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原原本本地学党史,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百万册图书进校园”“心理健康 快乐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党员先锋岗”等活动,真正做到学深学懂、入脑入心,将所学成果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该局组织学校、幼儿园开展“晨读红色故事”系列广播、“党建之声”栏目、红色经典读书、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图文展活动、“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专题演讲活动、“庆建党百年 诵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少年儿童心向党”百年党史知识进校园巡展活动等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持续开展“千名党员关爱留守儿童活动”。2019年,该局开展千名党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效果明显。今年,该局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进“党心暖童心,童心向党心”工作,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该局还开展百名党员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千名党员“共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打造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自信”, 筑牢文化底蕴,营造党员“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风气。
■局长专访
东源县教育局局长周富光:
“七个一”迎接教育发展新时代
东源县教育局局长周富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东源县教育系统将贯彻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七个一”举措推动该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接教育发展新时代。
“七个一”是指配强一批校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完善一套管理考核机制、引进一批人才、创建一批示范校、强化一批保障、推进一批教育教学改革。
“七个一”当中,有三个是队伍建设,包括校长、教师,还有引进人才。周富光认为,当下东源县不仅要提拔一批业务型、学术型的校长,还要培养一批包括100名“三名”教育工作者、1000名骨干教师在内的师资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要引进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来推动东源教育改革与发展。
该县将通过创建一批示范学校,如“四有”活力校园示范学校,课程改革、德育实效、体艺特色鲜明的示范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通过推进一批教育改革创新,如推动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启动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组稿/摄影:本报记者 周天意 王淑君 通讯员 邓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