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将以广东晟源永磁材料项目举行培土奠基仪式为契机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2021-08-04 09:50:07 来源:河源日报

建设中的东源县新材料(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目前,园区落户企业7家,其中4家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核心提示

盛夏时节激情似火,活力东源干劲冲天。总投资12.5亿元的广东晟源永磁材料项目今日在东源县新材料(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举行培土奠基仪式,向全县表明了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项目为王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确保东源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态度与决心。

广东晟源永磁材料项目培土奠基,是东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史力行,贯彻落实省委建设经济强县部署和市委“六抓六促”工作部署、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与行动体现,必将为东源拉长新材料产业链条、创建省级先进材料(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注入强劲动能。

东源县委副书记、县长秦卫民表示,东源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六抓六促”工作安排,始终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对引进、落户东源的项目,东源将认真落实好“首席服务员”制度,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无缝对接,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成绩篇】

四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攻坚勇担当,奋力开新局。今年以来,东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三大战略”,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保持“紧”“勤”“快”工作节奏,做到学史力行见行动,全力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及早谋划部署第三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在全县迅速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奋力当好我市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的主力军,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市前列、加快建设经济强县。

项目引领县域经济发力快跑。东源各级各部门在百日攻坚大会战中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在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攻坚发力,紧“咬”项目不放松,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了东源“项目招商速度”与“项目建设速度”,总投资809.5亿元、精准布局“四组团”的224个重点项目热火朝天推进建设,“四组团”发展齐头并进再开新局——“南部都市经济加快破局,东部资源经济开篇启航,北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西部生态旅游优化升级”,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县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1%、排名全市第一,农业总产值增速28.8%、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0.5%、排名全市第一,旅游总收入增速71.5%、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7%、排名全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东源谋划布局的“四组团”从根本上改变了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县城与各乡镇的传统思维,突破了行政区域局限,较好地避免了组团之间、乡镇之间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有效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各乡镇、各组团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各美其美,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确保了东源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特别是各组团以百日攻坚大会战为契机,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谋划储备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支撑未来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

◎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简介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东源县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约11平方公里,拟规划发展区约29平方公里,包括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园三期、徐洞规划发展片区、义合规划发展片区等。目前,园区入园企业168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1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有齐达科技等电子信息项目31个、铭镭激光等智能制造项目21个、富马硬质合金等新材料项目17个,初步形成以新电子、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2020年,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园以来,园区6次荣获省级产业园“优秀园区”称号,连续3年获省环保厅“环保园区”优秀奖;获得省用地指标奖励3000亩。

◎ 东源县新材料(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简介

东源县新材料(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位于县城核心区,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投资6.1亿元。目前已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共3.13亿元。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今年12月底可完成。园区已签约落户项目有富马硬质合金、皓晟实业、捷耀数控、台川数控、三特新材料、金合刀具(转移园二期)、金丰利刃具(转移园二期)、乐维机械(转移园二期)等硬质合金产业链项目8个及广晟永磁项目、惠集特种装备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富马硬质合金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聚。

◎ 广东晟源永磁材料项目简介

广东晟源永磁材料项目总投资13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产能4000吨/年,建设期为18个月;第二期产能4000吨/年,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一、二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平均营业收入 24.68亿元,年利税总额4.08亿元,年净利润 2.51 亿元,可带动就业580人。项目主营稀土和钨业,开拓稀贵金属,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海洋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节能家电、轨道交通、新型消费电子等新兴市场领域。

【措施篇】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东源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三大战略”,主动对接融入市“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全力落实“六抓六促”工作部署,以学史力行的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实施,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奋力当好我市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的主力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措施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过硬

东源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委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与主动权,严格落实县领导挂钩联镇抓落实制度和干部“直联”制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县基层党建“抓镇促村、整域提升”三级示范创建工作,扎实做好船塘老围村、义合下屯村“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力争两年内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党建示范县。

措施二: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推进224个重点项目建设

东源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做大新能源产业,促进商贸文旅发展。加快谋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平台,做大做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林安物流项目城市配送中心、电商仓储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绿然灯塔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审批并动工建设;加快推进硅基新材料园特色产业园申报认定工作和县硅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二期)建设;持续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深入挖掘“两石两水”等资源优势,推动石英砂、石灰石产业和温泉康养旅游、水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富马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硬质合金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园区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推动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尽快落地,立足长远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深化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成果,集中火力推进总投资809.5亿元的224个“四组团”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三个一批”项目滚动推进的良性循环。加快万达、华丰等新地标、新商圈建设;谋划“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游客留宿率、回头率;推进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确保2021年底前创建成功。

措施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每个乡镇打造一个“3.0版”示范村

东源将主动对接服务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全力推动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和省级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岭南实验室、农业医院、P3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平台等建设,集中火力攻坚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灯塔盆地和船塘镇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建设,举全县之力支持顺天在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中取得优异成绩;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高质量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展茶叶、蓝莓、板栗等特色优势产业,把种鸡、种鸽等育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高水平打造“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一村一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持续巩固顺天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成效,力争2022年全县各乡镇至少打造一个“3.0版”乡村振兴示范村。

措施四: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抓好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东源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用心用情解决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加快县第一中学、县第四小学、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县医共体(灯塔)健康产业园、东江花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兑现承诺,群众尽早受益;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长效抓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汛防风、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等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措施五: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年引进投资额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

东源将把抓好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作为提升绿色发展活力的重要措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对万绿湖等水资源保护,铁腕整治破坏万绿湖周边生态环境、非法排污等行为;推动精准治理,引进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库区及入库支流不同形态氮、磷营养盐监测分析,深入研究规律、精准识别源头,科学编制应对方案;全力以赴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到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容缺审批+承诺制”办理模式,加快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集中精力办好第三、第四季度经贸活动,推动更多优质工业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及超硬合金、硅基新材料加工企业落户东源,确保全年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双区”优质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

措施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东源将以抓好县、乡换届工作为抓手,以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确保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全面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领导干部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快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县人才驿站及特色人才驿站作用,大力实施返乡人才回引计划,让人才资源真正成为引领东源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好“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用好“四种形态”,力争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统筹: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张小龙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邱劲泽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图表:阿平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