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80后”夫妻辞去大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创业

发展生态农业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2021-08-04 09:48:54 来源:河源日报 肖斌

■ 彭生根细心观察葡萄成长

■文/图 本报记者 肖斌  

眼下正值葡萄丰收的季节。在东源县双江镇高陂村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内,一串串密密匝匝的葡萄缀满枝头,饱满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鲜嫩喜人,受到了不少亲子采摘客的青睐。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正忙着采收、分拣、装箱。看着葡萄丰收的景象,合作社负责人彭生根脸上充满了喜悦。

彭生根是一名“80后”,他曾在大城市事业有成,却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带领妻儿在一片荒山建设葡萄园。“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彭生根始终坚守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依托乡村产业,带领乡亲们种植葡萄,共同奔上致富之路。近年来,他夫妻俩一手创办的合作社葡萄园先后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河源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东源县科普示范基地”等。2019年,彭生根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合作社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田间课堂”,免费对村民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带动周边100多名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800多亩,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放弃高薪优越工作  

回乡开荒山种植葡萄

2013年,彭生根、黄宁夫妻两人毅然辞掉了在大城市高薪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东源县双江镇高陂村,成立了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以产业发展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一开始由于不懂葡萄种植技术,没少交学费。”说起创业的艰难过程,彭生根说,当初种植葡萄走过一段弯路,刚起步那两年,种有30多亩葡萄,由于技术不过关,葡萄收成不理想。后来他到广西桂林学习种植葡萄的技术,葡萄产值得到保障。

通过不断学习、交流、钻研,彭生根终于获得成功,他与家人决定扩建百亩葡萄基地,增加金手指、阳光玫瑰、温克、美人指等优质葡萄品种以适应更多的消费群体。他还研究攻克了“夏黑葡萄一年两收”“避雨棚标准化栽培”“葡萄防裂果”“葡萄空中套盆技术”“葡萄简易温棚”等技术难题,特别是“葡萄空中套盆技术”为广东省首创,通过套盆技术,葡萄的产值比以往翻了五番。

振兴乡村产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彭生根夫妻俩事业初成,不忘带动父老乡亲致富,回报社会。他们把周边村有劳动能力、年龄较大、无法外出的村民聘用到合作社务工。

在合作社葡萄园,村民肖志强、黄淑勤老两口,正忙着采摘葡萄。黄淑勤告诉记者,他们60多岁了,在家门口的葡萄园里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每人每天的工钱有200元,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目前合作社葡萄园种植面积有100亩,像阳光玫瑰等优良品种,亩产值达8万元左右。”据彭生根介绍,合作社还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田间课堂”,把种植葡萄的技术免费教授给周边的农户,让他们通过种植葡萄致富。

目前,该合作社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种植葡萄,面积达800多亩,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为让葡萄销路更畅通,该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并通过宣传,吸引游客来葡萄园体验采摘乐趣。来自东源灯塔的朱先生说,一家四口来葡萄园游玩,采摘葡萄,品尝果实,非常惬意。

展望未来, 彭生根将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带领更多村民种植葡萄,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村民有收入了,日子才能越过越好,乡村才能越来越美。”彭生根说。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