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浩气长存天地间

——走进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2021-07-14 09:19:12 来源:河源日报


这里是英灵会聚的地方,这里汇聚着高贵的灵魂。


这里是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


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建在东源县船塘镇,位于船塘圩镇的畲寮岗山顶上。公园的大门上,高悬书着“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的横匾;公园内,耸立着革命英雄纪念碑。远远望去,纪念碑高耸入云,碑上刻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


船塘是一片红色土地


初夏时节,游客并不多,公园显得很安静。风吹松柏的声音,一阵阵传向远处。纪念碑、纪念亭以及随处可见的松柏,让公园显得庄严肃穆。


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建于1959年,面积约5000平方米。选择把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建在船塘,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是辛亥革命时期东江国民革命军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主要活动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粤赣边支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的重要根据地。船塘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是一片红色土地。


船塘地处东源县北部,东邻和平县礼士、公白镇,南接上莞镇、漳溪乡、骆湖镇,西连顺天镇及连平县三角、大湖镇,北与和平县、连平县交界,是灯塔盆地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曾是东江上游西岸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正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船塘不仅成为了东江上游西岸地区物资集散地,还成了人流汇集、方便信息传递的地方。在各个历史时期,一批批革命者来到这里开展地下工作,从事革命活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最终为革命奉献了生命,将最后的一滴血洒在了这片不屈的土地上。


纪念碑刻有44名烈士英名


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所纪念的,就是这些牺牲在河西的革命烈士。


纪念碑居于公园中心,碑的基座上,正面刻写着烈士英名,共44人,原籍属于河西地区,船塘、三河、黄沙的最多,达33人;余下的有和平人、龙川人、兴宁人,甚至还有多名籍贯不详的烈士。基座的一边刻写着河西革命烈士碑志,简要记述了河西革命的历史,说明了烈士牺牲的时代背景。


排在英名录第一位的是船塘籍烈士欧阳朋,他的家就在畲寮岗下的畲寮村。他牺牲于1946年2月,年仅28岁。


欧阳朋是河西地区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党员之一。1939年夏天,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下称“东团”)第五分团毅然穿越日军的炮火来到船塘,团员叶茂、黄凤珍等驻扎在老围村,一边教书,一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就是在那时候,欧阳朋和“东团”的人走在一起,他和船塘的一批进步青年一起,在“东团”领导下,组织抗日兄弟会、抗日姐妹会,演街头剧,教唱抗战歌曲,创办民众夜校,给农民讲课,满腔热情地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久,表现突出的欧阳朋便由欧阳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欧阳朋被任命为中共船塘中心支部青年委员。


人生自古谁无死?欧阳朋清楚地知道:参加了革命,就不能贪生怕死。入党宣誓后,欧阳朋和与他一起宣誓入党的欧阳添水约定:谁没牺牲,谁就抚养牺牲者的妻儿。


1945年5月初,后东特委要求河西党组织派遣两名党员前往东江纵队司令部参加青干班学习。党员会议决定,由欧阳朋陪河西县委特派员欧阳梧一起去学习。7月中旬,两人化装成牛贩,一路艰难地穿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到达了罗浮山。学习结束后,欧阳朋留下参加了东江纵队第三支队。


欧阳朋牺牲在和平东水的“伯公娶伯婆庙”,那时他已随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北进九连山,并被王彪委派到由船塘、三河子弟组建的龙和河边境人民武装工作队担任代理指导员。那天,他和副队长黄伟光带3名战士到税站执行税收任务,被国民党第63军陈善芬营200余人包围。为保护税款,掩护战友突围,欧阳朋只身抗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他的遗体和突围被伏击中弹牺牲的黄伟光遗体,被敌人残忍地抛入了东江。


人固有一死,但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欧阳朋死去连遗体也未留下,他的死重如泰山;而朱振汉死于花样年华,他的死一样重如泰山。


朱振汉烈士排在英名录的第四位,牺牲的时候,他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


1948年11月中旬,粤赣边支队准备主动出击,伏击歼灭驻守大湖的国民党保安第一团冯志强连。在战前动员时,和其他战友一样,担任珠江队文化教员的朱振汉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给母亲留下了遗书。


朱振汉是梅州市兴宁县中区古塘村人,他出生在贫农家庭,家有祖母、母亲和幼弟,父亲早逝,全靠母亲耕田织布度日。其母亲是个伟大的女性,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还竭尽所能供他上了广东省工业学院。在学校期间,朱振汉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1948年元旦刚过,他便与罗援、朱贤英等人一起,步行5天,从家乡来到九连山游击队总部,被任命为珠江队文化教员。


那是一封催人泪下、至今读来仍然令人震撼的遗书。朱振汉抱着不怕牺牲的信念,慷慨激昂地写道:“我亲爱的妈妈:我这次写信给你是最后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谈话。你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中国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有价值的。妈,一个人是没有两次死,一个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是无声无息的。我想一个人生来做什么呢?其最有价值的就是为了光荣而死。妈,你或许认为你的儿子太不孝了,其实你应该欢喜,你有一个光荣的儿子,你辛苦抚育是有价值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忘不了你。好了,最后我希望你努力教育伟汉(朱振汉之弟),准备建设新中国,并祝快乐。”


朱振汉最后在大湖之战中牺牲,在他抢夺敌人机枪时,一颗子弹从他的胸膛穿过,无情地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朱振汉死于青春,他的死令人扼腕痛惜,但他的死的确是光荣的。


朱振汉16年的短暂生命,仍在远去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每个名字背后


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纪念碑上的44名烈士,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留下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些人死在了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如欧阳朋、朱振汉,而另一些人却死在了敌人的监牢中,如谢映光。


谢映光烈士排在英名录的第三位,他是船塘本地人。1946年3月15日,当得知敌人就要杀害他的消息时,谢映光对前来探望他的妹妹说:“像我这样的人,是杀不完的!”他叫妹妹不要哭,他让妹妹告诉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要去参加革命,为我报仇!”


出生于1910年的谢映光,是一名乡村诗人,参加革命前,他以行医和卖糕饼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每到一个地方,他便向人诉说国家民族遭受的灾难,抒发其忧国忧民的心情。1939年夏天,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来到船塘,在党的教育下,谢映光自觉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利用职业的方便,走村串户,到处进行抗日宣传。这年年底,谢映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的他刚到不惑之年。


在不明就里的人眼里,谢映光就是一个游医,走村串户给人治病;他就是一个小商贩,翻山越岭贩卖糕饼,赚些小钱养家糊口;他也是一个补鞋匠,挑着补鞋箱,当着补鞋师傅;他还是一个“地理”先生,拿着罗盘,装模作样帮人看“风水”。实际上,谢映光是一名地下交通员,他来往于船塘、三河以及连平、和平、龙川等地乡村,把党的机密信件、传单,封在药丸里、糕饼里,藏在罗盘底、烂鞋里、伞柄里,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送到有关的党组织那里。


不幸的是,谢映光长期而频繁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46年2月12日,正当谢映光准备出发活动时,敌陈善芬营突然派兵包围了他家,由于寡不敌众,他被敌人五花大绑着押送到船塘,监禁在船塘中学里。


敌人以封官诱惑他,他骂道:“我不想当你们的狗官。”敌人以死威胁他,他还是骂道:“我死了,你们的狗命也不会长!”敌人给谢映光灌冷水、压杠子、施电刑,用尽了各种毒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但谢映光咬紧牙齿,始终没有吐露过党的任何机密。


无计可施的敌人,终于对谢映光痛下杀手。


1946年3月16日9时许,荷枪实弹的敌人将谢映光押到他家附近的一条河的河边,对他开了枪,“砰砰”两声枪响后,谢映光訇然倒在了岸边。


谢映光虽然没有与敌人明刀实枪对战过,但他的死,轰轰烈烈。


80多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了,烈士们的伟大事迹,依然感动每一个来瞻仰的后人。念着被刻在纪念碑上的一位位烈士的名字,回想着他们的故事,许多人都会流下眼泪。这些可敬的人,他们的生命已然归于尘土,但他们的精神却获得永存。是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无私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006年11月,河西革命烈士纪念公园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每年清明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校师生,都会到此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主要参考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河源党史资料汇编》《红色船塘》《东源县党史汇编》相关文章的内容)


■河源日报社 东源县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撰写:林燕翔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