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推动五大振兴 绘就乡村美丽蓝图

2021-06-24 11:42:24 来源:河源日报


■位于万绿湖边的新回龙茶叶种植基地

■义合镇香溪村“四小园”建设打造了一道道乡村美丽风景线。

■顺天镇大坪村田园风光。在全市《乡村振兴大擂台》中,顺天镇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五县二区14个参赛乡镇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河源,与潮州市凤凰镇、汕尾市螺溪镇正面PK。

■康禾镇仙坑古村蒙尘明珠再绽光辉。仙坑村先后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叶潭镇半埔村经过升级改造的“四好农村路”。2020年底,东源县成功创建全省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东源县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1+6+N”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压实县、镇、村三级党政班子工作责任,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职责,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抓重点、突难点、补短板、强基础,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努力做实“六好”文章,对标对表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功探索出了我市“全域推进、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与新模式,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四个优先”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在今年的全市“乡村振兴大擂台”中,顺天镇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五县二区的14个参赛乡镇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河源,与潮州市凤凰镇、汕尾市螺溪镇正面PK。这是东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全市“乡村振兴大擂台”比拼中,顺天镇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其致胜法宝就是党建引领。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东源把党建引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不断筑牢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调动和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坚持落实“三农”工作“四个优先”原则,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注入强大引擎。


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制定了《东源县2020年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考核工作方案》,强化考核结果转化运用,选拔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敢于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其中3人提任副处级领导,4人提拔担任县直单位正科级领导,8人提拔担任党政正职领导;充实18名35周岁以下优秀干部、13名乡镇中层业务骨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队伍,优化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才支撑。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做好项目储备工作,2020年省级涉农资金支出率达96.46%,完成年度支出目标任务;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2020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科目支出8.32亿元,同比增长9%,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落实点状供地政策,在新编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用于保障布局零星分散的农村产业发展用地;全年共安排167.9715亩市级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占全县取得新增用地指标的15.25%,留足乡村振兴发展空间。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对全县行政村开展村庄规划评估。推进集中供水、农村道路、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及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荣誉榜】


成功摘取一批国省字号金牌


实干出成绩,拼搏铸辉煌。2020年,东源县在全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再成功摘取一批国省字号金牌:先后获评“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首批“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和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东源板栗”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东源县“石坪顶”牌茶叶获批中国著名商标。顺天镇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列“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乡镇;上莞镇、顺天镇分别荣获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上莞镇仙湖村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康禾镇仙坑村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涧头镇大往村、双江镇桥头村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船塘等8个乡镇被纳入“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 新港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船塘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专业镇;船塘镇小水村等16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新回龙镇、船塘镇分别评选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康禾镇仙坑村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义合镇下屯村获评“广东粤菜师傅名村”;新港镇双田畲族村和漳溪畲族乡下蓝畲族村入选“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康禾镇仙坑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比赛“优秀村”;东源县叶园温泉旅游区等8家单位分别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全域推动产业振兴


以船塘为核心区的东源县板栗产业园、以顺天为核心区的深河共建蓝莓产业园、以上莞万亩优质茶叶其地为核心区的东源县现代茶叶产业园、以柳城为核心区的东源现代丝苗香米智慧产业园……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为东源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东源县大力发展富民兴村的优势特色农业,全力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茶叶、板栗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34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重点做大做强板栗、茶叶、蓝莓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全域推动产业振兴。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东源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11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5家、市级87家;现有家庭农场29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现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39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51家、市级75家。


大力开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该县确定27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比上年增长283.71%,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农业农村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1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21个,完成农村物流服务站点等规划建设任务,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冷链物流基地等方面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现代种业、数字乡村建设提质增益,组建数字农业发展联盟,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县共申报备案益农信息社共298个,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东源将全力推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和省级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中国无抗家禽养殖产业园、光明鸽产业园、“三个百园”首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抓好顺天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以主人翁的精神将灯塔盆地打造成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综合平台。


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促乡村内涵颜值双提升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眼下的东源乡村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环境整洁、生态良好、乡风文明、治理规范,群众安居乐业。


近年来,东源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村庄宜居水平,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推动农村“内涵”与“颜值”双提升,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东源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攀升。


去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村庄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提升乡村“内涵”。全县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12961间187万多平方米,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县共建有1座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21个乡镇级垃圾转运站,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6160个,保洁覆盖面达100%。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县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11099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建有农村公厕240座;完成自然村新建改建厕所150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自然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收集;建成21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124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3%以上。持续推进康禾河(康禾镇段)碧道工程;大力开展河湖日常管理工作,县域河湖水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农村住房实现简便报建制度化管理,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目前,全县成功打造“四小园”示范镇1个,推进1157个自然村启动“四小园”建设;“东源客家古邑风情游”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该县将沿线打造仙坑古村落等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乡村的“颜值”。


■组稿:本报记者 田清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邱劲泽 刘蔚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