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围埂:万绿丛中一抹红
——访中共新连河龙边区委员会旧址
■半江镇横輋村中共新连河龙边区委员会旧址(江面绿岛)。(半江镇供图)
万绿湖四面环山,湖内有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小岛点缀其间,形成“万山叠翠、千岛拱卫”的恢宏气势。围埂,便是极其普通的“千岛”之一。它们并不是四时可见,只是随着万绿湖的水位升降而沉浮隐现。然而,在万绿湖上游的东源县半江镇,虽然大多时候围埂会被湖水淹没,但她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明星岛”。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位于半江镇横輋村的围埂,集中共新连河龙边区委员会旧址、广东江北人民自卫总队东南区指挥所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二团成立旧址、半江“反围剿”指挥部旧址、新丰党史著名的“半江整风”运动旧址于一身,承载着一段党和人民早期在半江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
半江镇位于东源县西北部,地处东源、连平和韶关新丰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共产党在粤赣湘边九连山区开辟的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据《长宁县志》(清道光十九年)记载,半江全境属长宁县(今韶关新丰县)管辖,1957年因建设新丰江水库的需要而划归河源。
1946年6月底,为执行《双十协定》以谋求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南地区撤出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抗战时期活跃在东江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下称东纵)主力,在曾生的率领下北撤山东。奉命留在新丰“待机”的龙景山等7人,于同年12月领导成立了广东江北人民自卫总队,继续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游击战争。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广东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分设东南区和西北区两个指挥所。东南区指挥所就设在半江横輋围埂一幢民房内。当年直指敌人心脏的江北版《前进报》,就是在这幢二进院落的一间隐蔽房间里秘密印刷的。
这是幢凹肚型围屋,硬山顶土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始建于清末。1959年10月,新丰江大坝建成蓄水,住在围埂的群众全部撤离。1966年1月,新丰江大坝二期加固完成,水位逐步上升,在安全水位以下的围埂,被水淹没。从此,红星闪耀的围埂,也只有在万绿湖水位下降时才能见到其真面目了。
今年3月初,因天大旱,万绿湖水位大幅下降,围埂因而露出水面。探访红色围埂,一直是我多年未了的心愿。得知这一消息,我兴奋得一宿没有合眼。第二天,我一早便来到半江码头。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站在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半江码头,背后是正在动工建设的半江森林体育公园,前面则是碧波荡漾的万绿湖。真不愧为华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尽管处于枯水期,万绿湖却依然烟波浩渺,不失浩荡本色。凭栏远眺,裸露在水面上的小岛围埂尽收眼底。
俯瞰万绿湖,旁瞻千丘壑。从高处俯瞰,围埂与横輋一脉相承,仿佛是大自然在万绿湖畔北岸鬼斧神工镌刻下的英文字母“C”。而这个“C”,把平静的半江码头与浩瀚的万绿湖隔开来,从而形成了一个美丽详和的小内环湖。
是的,围埂并不是一座突兀耸立的孤岛,她是桐坑山沿万绿湖延伸的一部分。如果把面朝万绿湖的横輋山比作巨人,她就像巨人紧握的拳头,沿桐坑河插入万绿湖的狭长小山便是巨人坚强有力的臂膀,低洼处便是巨人的手腕。从新丰江下游往返半江的船舶,便从浸在湖水里的“手腕”处轻轻掠过……
登上围埂,前面是浩浩荡荡的新丰江,身后是隐藏在小内环湖里的半江码头。江水不舍昼夜向左流入万绿湖深处,往右溯江而上可达新丰、连平县。微风阵阵,历史在时空深处回响;青山穆穆,昭示着中国人民由强到富的命运;围埂岛上的断瓦残垣,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1948年8月初,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人梁威林、黄松坚到新丰县检查指导革命工作,并到驻扎在半江横輋的广东江北人民自卫总队营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整风”学习和“整军”运动,这就是新丰党史上著名的“半江整风”。
同年8月19日上午,“整风”会议刚结束,闻风而动的国民党反动派兵分四路,妄图对半江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第一路,是国民党152师周济民团一个营,由新丰县城经百高方向开来;第二路,是连平县谢岳臣匪军180多人,由隆街水西方向扑来;第三路,是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营,从锡场方向袭来;第四路,则是河源县政警队联合西溪、大往反动武装180多人,从西溪方向杀来……国民党四路兵马杀气腾腾,形成四面包围态势,直逼半江。刚刚接受“整风”“整军”的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政治思想和作风纪律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指战员斗志高昂,个个摩拳擦掌,决心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
战斗由总队东南区指挥所副指挥郑大东指挥,通过精心布置,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利用有利地形声东击西、迂回伏击,诱敌深入、逐个击破,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半江“反围剿”胜利,捍卫了半江人民的尊严,保卫了半江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1948年冬,中共新连河龙边区委员会在半江横輋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广东江北人民自卫总队东南区指挥所。1949年1月1日,在惠东县安墩镇,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与闽粤赣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联合发表宣言,宣告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中共新连河龙边区委在半江横輋围埂召开军民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二团”成立。她的成立,标志着新丰、连平、河源、龙门四县边区人民武装力量跨入正规化部队的行列。在半江横輋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二团,由龙景山任团长、郑大东任副团长,活跃在新连河龙边区,为解放新连河龙地区、为南下大军扫除障碍乃至解放广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变幻无穷的时空风云,暗淡了历史的刀光剑影。抚摸着长满苔藓的古老墙壁,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私无畏、舍生忘死,才换来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时,一艘挂着五星红旗的渡船,正乘风破浪驶过围埂,驶向碧波荡漾、金光闪闪的万绿湖深处……
(本文主要参考《新丰县志》《河源县志》《戎马生涯》《故土家园: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纪实》等书的相关文章)
■河源日报社 东源县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撰写:吴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