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灯塔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增强“四力”点亮全域振兴“前进灯塔”
■灯塔镇梨园村的“四小园”遍地开花,成为村内一道道风景。黄赞福 摄
■灯塔中学新建的足球场。灯塔中学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是灯塔镇民生工程之一,其中饭堂、足球场和篮球场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黄赞福 摄
■灯塔镇灯塔村岗哨值守的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向过往村民派发宣传单,宣传安全出行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知识。杨坚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作为河源灯塔盆地城市“副中心”“盆地门户”的东源县灯塔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四力”,点亮“前进灯塔”,汇聚起众志成城、冲天干劲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绘就“盆地门户”城乡全域振兴的美丽画卷。
把准“风向标” 增强全域振兴领导力
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灯塔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抓书记、书记抓,把党建当作主责主业落实到每一位党组织书记手中;细化镇党委委员“一岗双责”责任,深度指导和参与分管部门、挂点村(社区)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强化政治引领,按照河源市委打造“副中心”、东源县委做实“北部组团”的规划指引,注重统筹谋划,通过组织“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明晰发展方向,主导完善了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形成全域一盘棋,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强化党委领导,把握工作主动权,建立多项制度,对重点工作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年考核,成立项目联审小组,上收权限,管控秩序,严控严审村级自主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和新村建设,杜绝各自为政、遍地开花、圈地围田的乱象,为乡村集约开发和承接产业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建强“主阵地”
增强全域振兴组织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灯塔镇建强服务活动阵地,筹资投入630多万元全面提升阵地建设,帮助连塘、柯木、梨园3个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落实23个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建强宣传教育阵地,规范建设镇委党校,整合培训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每年办专题班5期以上、轮训党员2次以上;投入82万元建成基层治理调度和宣传电子系统,安装视频会议终端25个、大喇叭300个,全镇每一个党支部都能看得见培训和会议直播、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得到党的声音。抓比学赶超,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村(社区)工作实绩奖罚力度,每年度奖励一批先进、问责个别后进,使每项重点工作都有可看可学的典型标杆,形成了“先进鞭策后进、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选优“领头雁”
增强全域振兴引领力
大雁要高飞,全靠领头雁;支部有作为,关键在书记。灯塔镇抓班子强“雁阵”,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完善运行机制、细化工作分工、强化责任担当等强化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委带支部、主要领导抓后进的思路,安排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村(社区),指导和监督下级班子建设。抓队伍强“头雁”,选送7名村党支部书记就读大专班,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名、劝退村委会主任2名,在全市率先全面顺利完成“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党委推荐候选人100%当选,14个村(社区)书记、主任100%“一肩挑”。抓整顿转化,对高车、黄土岭、梨园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经过整顿,班子坚强有力、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由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
奏响“大合唱”
增强全域振兴执行力
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灯塔镇纳入东源县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的项目共有19个,其中灯塔镇建设项目15个,东源县在该镇辖区建设的项目4个,项目涉及现代农业、工业、城镇基础设施、民生、乡村旅游、教育、卫生、物流、交通等各个领域,总投资超40亿元。
该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重要抓手,坚持以项目为王,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班子、一张实施时间表”的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体制,以“干部带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增强全域振兴执行力,奏响项目建设“大合唱”,以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努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目前,该镇新一轮城乡项目建设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策划:李成东 朱映真 张小龙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黄仲明 邱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