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拜谒李汝珍
■申平
《镜花缘》这部奇书,我是上中学的时候看的。当时也不知道这书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只是觉得很好玩,特别是作者描写的“女儿国”“君子国”“两面国”等内容,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多少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我早已在广东惠州安家落户。一日和朋友去毗邻的河源市游万绿湖,竟然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座人工建造的“镜花缘”,里面的许多设施,都按《镜花缘》书中描写打造。河源的朋友不无骄傲地说:“镜花缘的故事,有许多就发生在我们河源。”我不信,他们就言之凿凿地说:“不信你去书里看呀,白纸黑字写明,百花仙子就降生在岭南,她的父亲唐敖,乃河源人氏,百花仙子出生后,秀才唐敖给她取名小山。”我随后去查了一下,还真是的。于是我马上觉得万绿湖更加神秘了,同时也觉得《镜花缘》这部书离我更近了。
前几天,我从山东临沂到连云港旅游,一路陪伴的著名小小说作家相裕亭已经为我规划好了行走路线,头天下午去花果山,第二天一早去看盐河,然后去看李汝珍纪念馆。
李汝珍?李汝珍是谁,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呀!
就是《镜花缘》的作者呀,他的故居就在我们海州板浦。
啊,又一次丢人现眼!就像上次去山东,不知道蒲松龄就在淄博一样,我不由有点汗颜。但是我马上就想起了广东河源的“镜花缘”,于是就神吹一通。相裕亭听了,也是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我就逐一领略了盐河的源远流长,波澜不惊,更领略了江苏最高峰玉女峰的雄浑壮美及水帘洞的扑朔迷离。我在朋友圈里写道:“花果山,水帘洞,承载多少儿时梦。今日来到连云港,玉女峰下拜大圣。”其实这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想尽快见到李汝珍,见到那个写出奇异故事,并于多年以后在遥远的广东河源“开花结果”的人物。
当晚,相裕亭召集连云港众多文友为我接风,席上谈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李汝珍。曾在海州板浦当过八年党委书记的王恒云正是李汝珍纪念馆的“始作俑者”,说起李汝珍,他更是眉飞色舞,当即就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妥当。
第二天上午,在相裕亭、王恒云、滕敦太、张洪涛等文友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到了海州区板浦镇。路上相裕亭等人告诉我,板浦镇是一个大镇,也是古镇。早些年这里盐商云集,极尽繁华,类似古时的秦淮河。李汝珍当年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的哥哥李汝璜于乾隆年间调任海州任盐官(盐课司大使),当时19岁的李汝珍便随兄而来,从此成为海州板浦人。在不经意间,这个古称海州,现为连云港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位可与蒲松龄、吴承恩等齐名的文学巨匠。
车子在一处大院门前停下来,抬头看去,古式门楼上“李汝珍纪念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在大门一侧,有李汝珍生平介绍:李汝珍(约1763—1830年)字聘斋,号松石,又号松石道人。祖籍直隶大兴(今北京),曾受业于著名经学家、音律学家凌廷堪,后娶板浦名士许阶亭的侄女为续弦。其间,他除了在嘉庆六年到河南任过治水县丞外,一直在板浦生活了30多年,直至67岁逝世。
这时候,李汝珍纪念馆的馆长杨光玉,还有板浦镇的两位文化干部已经迎了出来,一位美女开始讲解。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镜花缘》诞生的地方,依次看了李汝珍的雕像、卧室、会客厅、书房、后花园,还有他当年亲手栽下的皂角树,也看到了后世不同年代出版的各种《镜花缘》版本。一边看,一边听,脑子里也一边在想李汝珍当年在这里生活写作的场景。
杨馆长介绍说,这所宅院本是许家的,李汝珍其实是上门女婿。许家是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不指望李汝珍挣钱养家,只希望他能博取功名。但是很不幸,李汝珍的命运竟然和蒲松龄一样,考上秀才以后,参加科举也是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只好每日著书立说。大概因为他哥哥是等次较高的官员,他背靠大树好乘凉,许家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由他去了。阴差阳错,最后反倒成全了他。
据说,李汝珍“消磨了30多年层层心血”,终于在板浦的这座宅院里写成了奇书《镜花缘》。这是一部“花样全翻的新传奇”,是我国古典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该书以《山海经》为引子,以唐皇武则天与百花仙子的矛盾纠葛及唐敖父女等人的海外游历为线索,描写了海外大千世界中许多离奇的国度以及奇人怪事、奇风异俗、奇花异草、奇禽怪兽,夸张对比,生动含蓄,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提出了他认为合理的改革主张,可谓是一部“千秋可鉴”的奇书。该书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首刻本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学者专家对此书评价颇高,英、德、俄、日等国皆有译本流传。《镜花缘》与《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代表十八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大成就”。
今天看来,李汝珍在文学上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与他一生锚定一个目标,孜孜以求,心无旁骛有关。人说十年磨一剑,他是30年磨一剑,一辈子几乎就干这一件事,就写这部书,反复修改打磨,终成巨著。这一点,也值得后人学习。
在李汝珍故居,我也试图找到他曾去岭南河源的证据,但是没有。没有不等于他没有听说过,你看他描写了那么多的海外奇闻,他不也一次都没有随船出海吗!也许在他的朋友之中,有人曾经到过岭南,到过河源,给他讲过岭南故事。于是李汝珍心向往之,笔下就出现了“岭南、河源”这样的字眼。河源人借势造势,在万绿湖里顺势打造出一座“镜花缘”来,也真是聪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