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走进河源
校地“双向奔赴” 共孵118个项目
■昨日,广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推进会(河源站)暨专题培训班举行。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昨日,广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推进会(河源站)暨专题培训班在东源县“百千万工程”人才干部培训基地举行,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双百行动”贡献高校力量。这也是我省“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的首站活动。
专项行动河源启程
聚焦“四大任务”赋能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中共河源市委主办,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本科分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下称广师大)、中共河源市委组织部、中共河源市委教育工委承办。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河源市直单位及各县区领导,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等近300人参加现场会议,144所专项行动团队所属高校开设视频分会场。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办公室常务主任李继红,广师大党委书记王兵,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春艳等出席推进会暨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广师大党委副书记杜安国主持会议。
朱建华指出,专项行动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专项行动团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大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团队的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坚决扛起责任,锻造过硬作风,示范引领广大师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他强调,各高校要将专项行动团队的培育和建设作为提升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作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对积极参与专项行动且成效显著的“双带头人”,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了解,作为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本科分会理事长单位,广师大高度重视“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注重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相融合、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服务本单位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全力推进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王兵表示,该校将全力为专项行动团队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助力专项行动团队在河源站综合试点区发挥团队的优势和专长,坚持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打造教育服务典型样板,激发科技赋能创新力,深化实践育人服务能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校地“双向奔赴”。
校地结对孵化118个项目 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天还举行了校地党组织结对共建签约仪式。经过前期深入对接,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师大等33所高校的60个专项行动团队,与河源五县两区和市直5个部门的66个党组织成功结对,将孵化118个项目。
谢春艳指出,此次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走进河源,既是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河源借智借力、加快振兴的重大机遇。她表示,河源将以山为媒、以水为缘,为各高校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期待各高校党支部书记深入河源的机关、企业、乡村、社区,把智慧播撒在河源大地上,将成果扎根于河源产业中,让高校的智慧之光照亮河源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
据了解,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先后已有 15 所高校与我市五县两区结对共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高校倾情倾智倾力,为河源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为我市民生事业增添澎湃活力。谢春艳希望未来河源能与各高校携手做好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生态共护这“五篇文章”,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多元培训“充电赋能” 探索校地融合新路径
据悉,为期4天的专题培训班紧密结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群体特点与专项行动有关要求,以专题报告、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其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党建统战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林成涛,李继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首席编辑西绕加措将分别围绕《扎实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示范引领高校广大师生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强国行”专项行动探索与实践》《数字赋能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专题讲座。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专项行动团队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员们将分成10组,重点围绕“如何有力有效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等方面进行分组交流研讨,共同研究探讨高校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校地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优秀经验。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将赴闻啸轩学堂、全国法制教育宣传基地(东源陈列馆)、春沐源智慧农业示范区、农夫山泉河源工厂、东源糖巢创客社区等地参观学习。
主办方表示,专题培训班系统梳理了专项行动实施路径和工作方法,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可操作的实践指南,进一步增强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一融双高”能力,同时激励更多高校与地方“双向奔赴”,鼓励先行先试,激活融合创新、一体发展的驱动引擎,在“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中展示广东高校担当、彰显广东高校特色。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张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