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立地方高职标杆 助河源绿色崛起

——河职院创建“双高”校纪实

2025-05-06 10:18:55 来源:河源日报

7163a37d66e75d905a6801cca2b6bbe3_hyrbs0506003_001_01_s.jpg

■去年12月,河职院·万绿湖文创产业学院举办非遗文化传承成果展。

e46d6c8d43203f8a0befccba42fd02f2_hyrbs0506003_001_02_s.jpg

■省级技能大师、生产工艺指导老师给学生讲解焊接工艺细节。

d9f75c3a960fbf9afe415434ecc5f391_hyrbs0506003_001_03_s.jpg

■中国烹饪大师、五星级名厨给学生演示客家菜烹饪技艺。

ed4fb13431c01b54b148d961f75f4124_hyrbs0506003_001_04_s.jpg

■河职院代表队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旅游赛道(研学旅行小组)争夺赛金奖。

核心

提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河职院)作为我市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始终紧扣我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与重点产业,锚定“市属高校精准服务区域发展的全国样板”与“绿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发展目标,聚焦两个“1+3”产业集群,与河源发展同生共长、同频共振,精心构建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和旅游管理为龙头,农商文教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

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方向与扎实稳健的教育实践,河职院于2022年成功立项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该校在省域“双高”建设征程中捷报频传,斩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60余项、省级标志性成果760余项。这些成绩不仅为高职教育树立了标杆,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持续以强劲的“引擎”推动区域发展,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注入新动力。

1

思政引领强育魂

党建领航铸根基

去年12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国森为河职院师生讲授了一堂内涵丰富的思政课,勉励学生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河职院依托客家文化学院、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文化研究院、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独具河源特色的“四大思政元素”(古邑客家文化、东江红色文化、国家非遗文化、绿美生态文化),以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协同发力,通过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三位一体育人方式,实施“四化融合”的思政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河职院通过校地、校企、校校支部联建模式,将党建与专业建设有效融合,推动校园全面高质量发展。其党建成果显著,建成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获评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1名,立项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和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2023年,河职院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

2

“五金”筑基夯底蕴

高效办学结硕果

优质的办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对此,河职院重点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强化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的“五金”建设,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

河职院立足河源,打造以服务“三区一园”,聚焦两个“1+3”产业集群,搭建以“工”为主,以电子信息和旅游管理为龙头,农商文教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根据专业发展、产业匹配度、学生就业质量等开展动态调整,为推动河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产业急需专业5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嵌入式技术应用等6个专业群入选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立项总数领跑粤东西北。

河职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传承发扬教育家精神,构建了“双师三元机制”,锻造了一支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的“金教师”队伍,显著增强教学与研究能力。目前,该校有16个省级教师团队、1个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1个省级“粤菜师傅”五星级名厨、6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持续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做支撑。

此外,该校与中兴通讯等头部企业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实施校、省、国家级的精品优质课程共建模式,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共享模块化课程包;采取产业、企业、教育三方协同,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持续吸纳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模式推进教材建设;构建了场景真实、产教融合的“金基地”,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等实习实训基地13个,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23个,建成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引入龙头企业共建“校中厂”,设备与企业生产同步率达90%,真正让每一位学子掌握“硬核”技能,成为行业抢手的“香饽饽”。

近日,河职院参赛队伍在2024—2025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赛项中荣获大赛一等奖。此前,该校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旅游赛道(研学旅行小组)中,凭借出色表现斩获金奖,以“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竞赛生态,充分展现了该校师生的卓越风采,彰显了“学生技能大赛强校”办学品牌的独特魅力。

河职院以竞赛赋能教学,通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引领,强化创新创业、科技、文体等多赛事融合,不断完善校、省、国赛三级竞赛阶梯选拔机制,并推动“竞赛反哺教学”,将赛项标准、内容、评价机制融入课程教育教学、考核等,最终实现学生“想、敢、会、能”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升。

2008年以来,该校共获得79个国家级奖项;近年来,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509项荣誉;多年来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稳居成绩排名前三甲,被省教育厅授予“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3

协同育人新生态 产教融合质量高

去年,河职院成立了华为ICT学院,通过与华为公司在行业认证、ICT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输送优秀的ICT专业人才。

这是河职院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通过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定位与校企合作数字化枢纽功能,智能匹配供需,设立企业驻校、学校驻园区工作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窗口,实现精准对接;开发模块化资源储备包,以科技特派员组建机动团队,开展弹性合作,实现提升对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储备产业升级人才的产教融合价值目标。

此外,河职院积极组建职教“两翼”,与河源国家高新区成立河源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河职院东源县产教联合体,与华南理工大学、农夫山泉等组建“全国水经济与食品饮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研发环保型饮品配方和包装材料,助力河源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与中兴通讯、万绿湖景区等28家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立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学院、客天下文旅创新学院等3所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技术支持作用,获得了专利授权106项,展现了优秀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该校组建了36个科技服务团队,服务于河源中小微企业,年均完成技术咨询和培训近1.6万人次,为5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4

数智校园助提质 职教“出海”谱新篇

作为广东省15所“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之一,河职院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网络安全等七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智慧大脑、五个数字化平台及一个智慧职教研究中心的“1+5+1”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模式,建设粤东西北首个全光数智校园,获评“F5G全光网络智慧校园示范校”,成为业界瞩目的样板工程,为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指明了智慧化转型的新方向。

在国际舞台上,河职院加速推进“职教出海”步伐,与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联合培养“3+1”专硕项目,搭建学历和综合素质提升优质平台;与泰国、巴巴多斯等10多个国家的机构合作,实施“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开发东帝汶“烹饪营养与工艺”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职业技能”走出国门。其“职教出海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项目,获评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2个,获批教育部首批“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5

职教赋能强经济 服务地方促发展

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摇篮”,河职院遵循“地方所需、高校所能”原则,重点服务“三区一园”产业发展,入选为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20强,排名第14位;共建省级工程中心12个,打造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共签署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协议10项,累计协助企业申报专利109项,积极服务制造业当家,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服务基层中,河职院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派遣百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河源中小微企业,在2024年服务“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培训服务,搭建了市乡村振兴学院、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等服务平台,打造了“村干部大专班”“圆梦计划”“退役军人专班”等特色品牌项目,面向社会工作者、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培训,拓宽教育路径。

在服务文化传承方面,河职院亮点纷呈。其中,“紫金花朝戏的活态传承与产教融合:一种跨学科的发展路径探索”和“职业教育助力非遗传承:探索技艺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荣获优秀案例、典型案例;建成了紫金花朝戏省级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填补了河源市的空白;获得省级非遗“双创”优秀案例2项;学校“客家菜师傅培训学院”特聘大师、广东省“粤菜师傅”五星级名厨黄勇强及团队,深入挖掘河源客家饮食文化和制作技艺,培养了3000多名客家菜师傅,为技艺推广和成果积累打下扎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河职院与广东万绿湖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从校企合作1.0版走到了产教融合4.0版,成立了客天下文旅创新学院和河源市研学旅行研究院,开展了河源市“美丽庭院·绿美河源”专项服务项目,通过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提供文化服务、指导建设“美丽庭院”等方式,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持续为景区评审、品牌推广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学校发展坚持与河源市同生共长、同频同振的理念,紧扣河源市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高质量地服务好区域与产业,尤其是紧密结合我市三区一园、农文旅、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和布局谋划。”河职院校长刘贻新表示,未来,河职院将扛牢“市属高校精准服务区域发展的全国样板”与“绿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使命担当,聚焦区域、行业重点发展需要和“双高”校建设目标,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综合实力实现新攀升,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策划:刘贻新 ■统筹:杨文 朱惠思 

■组稿: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向群飞 仇旺龙 杨红霞 赖星华 ■摄影:本报记者 殷鑫

    上一篇:河源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成立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