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校开展清明系列活动
传承文化根脉 厚植家国情怀
■市二小学生在制作客家传统美食——艾粄。 本报记者 邹茹玉 摄
■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古锦兵
近日,我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清明系列活动,通过传统习俗体验、主题班会、红色实践等形式,在寓教于乐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触可感,让红色精神可追可及,引导学生在文化浸润中传承民族精神,在追思缅怀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注入持久的文化滋养。
传统美食承习俗
劳动实践提素养
日前,河源市第二小学举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该校五(6)班学生联合家委代表、香港九龙灵光小学访问团,团结协作,一起制作客家传统美食艾粄。
活动由家委代表担任技术指导,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模式,带领学生完成艾草处理、揉制面团、包裹馅料等工序。学生们系着围裙、戴着手套,在家委代表的指导下分组协作制作艾粄。随着蒸锅热气升腾,美味可口的艾粄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出锅,独属于艾粄的清香扑鼻而来。“小师傅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与老师及家长分享。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香港访问团参与,通过传统美食制作搭建起两地教育交流平台。接下来,该校将持续开展“河源特色美食”系列烹饪劳动实践课,将客家文化传承与劳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劳动素养。
感知传统忆先人
清明祭扫慰先烈
清明节前后,我市中小学校还通过开展“网上祭英烈”、举行主题班队会、讲述红色故事、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江东新区正德实验小学通过国旗下展演《清明的雨》,重温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在主题班队会上,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各班还组织学生通过绘制手抄报的方式,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少学生和家长还在学校的号召下开展亲子郊游活动,欣赏春光,踏青寻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加深了对清明“万物更新”的理解。
日前,源城区高莲小学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及少先队员代表前往河源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并参观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该校负责人勉励党员教师坚守育人初心,号召少先队员志存高远、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永续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