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一实验学校:
真善美雅育英才 和谐之名谱华章
■国庆节前夕,市一实开展“少年有志 强国有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国庆期间,中华大地红旗招展,歌声飘扬。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时,河源市第一实验学校(下称市一实)也迎来了建校30周年华诞。
真善美雅育英才,和谐之名谱华章。30年来,市一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并践行“22221”办学思路,打造校园“和文化”,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和真、和善、和美、和雅”的阳光少年,走出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发展之路。
开拓进取三十年 敢为人先谋发展
1994年9月,我市第一所由企业捐资建设的市直属公立初级中学——河源娴兰中学创办开学。当时全校仅有一栋教学楼,且边装修边上课。这就是市一实的前身。2008年1月16日,为更好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校更名为“河源市第二中学”。2018 年秋季开始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3月,为理顺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校名改为“河源市第一实验学校”;同年9月由深圳援建的综合楼“和悦楼”项目落成启用。至此,由4栋教学楼、1栋行政办公楼、1栋综合楼、1栋原教职工宿舍、1个300米跑道运动场、1块七人制足球场、4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1个党建阵地“初心园”组成,占地3.3万平方米的较大规模校园逐步形成。
30年耕波犁浪,30载峥嵘岁月。
从“娴兰中学”到“市二中”,再到如今的“市一实”;从创办之初的初级中学,再到九年深度融合的义务教育学校;从开始仅有 300多名师生增长到现在拥有70个教学班、师生人数近3900名的办学规模……
一路走来,市一实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发展之路,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美育特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河源市示范性初中学校”“河源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办学业绩卓著,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和润德育春风化雨 五育并举素养育人
正对着校门口的教学楼前,一块雅致的景观文化石静静地矗立着,镌刻“和而不同”“真善美雅”,像极了一位和蔼儒雅的学者,和善地迎接着每一名走进这座校园的师生们。而“和”字则极像一个翩翩起舞的美少女,充满着阳光自信,向每一名师生问候。
市一实“22221”办学思路里面的“1”,就是着力打造“和文化”,以“和”化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和谐校园。据了解,该校以“和文化”为引领,打造“和顺治理”“和润德育”“和乐课堂”“和暖家校”“和美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和真、和善、和美、和雅”的阳光少年。
育人之计,德育为先。该校注重活动育人,组织实施了“我真好看”大型系列活动,以运动会、艺术表演、学科竞赛、劳动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我最好看”的自信心,培养阳光自信、充满正能量的学生。“和润德育”大放异彩,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品格、习得规则。
“我时刻用‘和真、和善、和美、和雅’这8字校训规范自己的行为。”市一实九(10)班的黄彦智同学表示,在学校“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他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将“真善美雅”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他也非常喜欢这座充满青春朝气的学校,学生们在这里充分展现才华,收获知识、自信与快乐。
据了解,该校提出了“学业发展”“个性张扬”的“2个驱动”学生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该校还提倡“运动成为习惯”“运动成为时尚”的“2个运动”健体理念,积极落实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定期举办校运会,开展各类体育课,组织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各类体育活动比赛,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以教育家精神为动力 努力建设示范优质学校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一直以来,市一实以教育家精神为动力,注重教师素养提升。该校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升教学能力。近年来,该校教师在省、市各级各类评比中屡获奖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无数,取得累累硕果。今年,该校获批河源市第一批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基地学校,同时还是河源市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的群文阅读教学实验学校。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市一实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地,致力打造“和乐课堂”,努力践行“快乐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自开办至今,该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该校初中毕业生中,有多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专攻学术;有些校友进入公职,成为人民公仆;还有些经商的校友,为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母校留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2002届学生谢天良在原娴兰中学读初中,少年意气风发,加入了学生会和记者站,在这里学习、锻炼和成长,还遇到了很多严肃却很有教学方法的恩师。同样在这里留下少年成长印记的2001届校友傅伟,看到母校这些年通过校舍扩建、师资建设、教学提升等,软硬件都得到很大改善,感慨良多。他希望母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再上一层楼,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成为广受市民认可的好学校。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市一实勇敢地踏上了新征程。市一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家精神为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五育融合,坚持“22221”办学理念,以“和文化”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示范优质义务一贯制学校。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郑锦谦 李怡萍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