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小学校开展庆祝中秋节主题活动
■市第一实验学校的师生们动手制作月饼
■文/图:本报记者 邹茹玉
日前,市三小六(5)班的学生们在学校“开心食堂”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中秋手工活动——制作冰皮月饼。在老师和家长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揉面团、压皮、包馅、操作模具,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冰皮月饼新鲜出炉。
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承载着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近日,河源中小学校纷纷举办丰富多样的中秋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探索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前,市三小举办“月满中秋 共话团圆”主题活动,学生们在班会课上了解中秋节相关知识、以巧手绘制节日卡片、通过研究发现各地不同的中秋习俗、用画笔将中秋节故事描绘成画报;市四小的学生们用彩纸等材料,创作出一件件月饼主题的手工作品和装饰画;市第一实验学校的师生们身着传统服饰,制作月饼和各式花灯、用水墨制作精美漆扇、绘制主题团扇……他们用不同方式走近中秋节,探寻解读节日的“文化密码”。
“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情感共鸣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深刻领略了传统节日的魅力,更在动手实践中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市三小德育处主任黄燕妮认为,举办节日主题活动,能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培育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市第一实验学校团委副书记郭珍认为,中小学生应当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感恩、敬老爱幼等美德,这些品质对于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节日教育?郭珍建议中小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如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节日的魅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