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校家协同共育 护航学生成长
■市职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团辅活动,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本报记者 邹茹玉 摄
■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何辉 曾秀华
日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下称市职校)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落幕。该校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用心血与智慧创造了一片温暖的心灵栖息地,彰显了学校对学子心理健康的关怀。
近年来,市职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家协同共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暖心育人关爱自我
润物无声呵护成长
此次活动以“协同共育,健康心灵”为主题,该校发出“关爱自我,关注心灵”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共同呵护心理健康,珍视生命之美。
活动期间,各班级围绕“生命教育”开展主题班会,学习调节心理状态的技巧;通过家长沙龙活动,改善亲子关系,促进校家共育。该校还邀请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专职心理教师张紫馨为全体教师开展以“家庭治疗—从症状到系统”为主题的心理讲座,提升了教师们的自我认知和心理调试能力。
该校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心理委员培训、黑板报评比、心理作品展、阳光笑脸征集、校园心理剧、心理广播稿征集等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营造了全员关注心灵健康的氛围。
组建心理委员团队
校家协力共筑防线
“看到同学们创作的心理作品,我从中读出了温馨、暖心的感觉。”2023级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黄婷是班里的心理委员,她认为学校开展此类活动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很大帮助。
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团队,是市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市职校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周嘉敏介绍,该校每个班有两名心理委员,担当班级与学校的“桥梁”。目前这支团队已成为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周嘉敏分享了中职生小芹(化名)的故事:小芹入学初遭遇情绪波动,幸亏心理委员及时察觉并进行安抚,随即通报班主任。通过深入了解,得知家庭教育过于严格是小芹情绪抑郁的源头。随后,校方、家庭紧密沟通,家长调整教育方式,教师也给予小芹专业的心理辅导。小芹感激地说:“在我最困惑时,幸得师长与亲友相助。”众人合力之下,小芹情绪好转,渐渐融入了班级生活。
心理教育常态化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我们正努力构建特色与常态化相结合的心育工作体系。”市职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校家协同共育,凝聚多方力量,筑好守护孩子心灵的防线,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市职校遵循教育心理原则,依据指导文件,多元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专题会议、团体辅导、班会、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师生及家长的心理素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设专职教师团队,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开放心理驿站,为学生答疑解惑,守护心灵健康。
该校每学年实施心理普查,全面摸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合班主任日常观察与访谈,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分类筛选,重点关注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开展访谈并邀约家长协作。学生发展中心、心理老师与班主任携手,与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建立“暖心育心”学生档案,全力守护每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