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分享产教融合新成果

共商职教改革新路径

河源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2024-05-31 10:36:13 来源:河源日报

fc31eccc712e2a9852824275915ceb04_hyrbs0531006_001_01_s.jpg

■河源市黄岗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表演《精技正行俏模样》。

beb2b6e1f3e7cbb2dca8c16cd0bc85f2_hyrbs0531006_001_02_s.jpg

■河源市卫生学校师生表演舞台剧《大医精诚,人间爱满》。

6cf4b1b303ed2ee91377d5202d97f3e4_hyrbs0531006_001_03_s.jpg

■河源理工学校师生表演舞蹈《涯家有喜》。

66f17f6e271c12c5dd14255be1e5dd66_hyrbs0531006_001_04_s.jpg

■昨日,2024年河源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211186da95a5411ecc920b1a3d7cedc3_hyrbs0531006_001_05_s.jpg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舞蹈《觉醒年代》作为启动仪式开场舞。

昨日,以“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为主题的河源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职业教育专家、全市职业院校及初中学校师生代表、企业代表等共3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见证河源职业教育盛事,探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今年正值职业教育活动周10周年纪念。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这一宣传周,以期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职业教育宣传的新热潮。

启动仪式上,《河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宣传片震撼首播,全面展示了河源职业教育人在技能强国使命下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就。多名职业学校负责人、优秀毕业生及企业家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校企合作案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刘晓勇则围绕“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制造业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为河源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仪式现场,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院校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各职业院校交流学习的平台。他呼吁各校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河源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战略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紧扣“扩容、提质、强服务”的核心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通过精心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职校分享】 立足区域发展需求 精准培育职业人才

昨日,来自我市的职业院校代表们齐聚一堂,就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策略,以及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贻新认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启动不仅为职业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舞台,更是展示我市职业教育成果的一个窗口。”他表示,河职院始终与河源的发展保持同步。未来,学院将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输出、文化传承和科研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更多能够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并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河源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叶晖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他认为,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院坚持“围绕产业设置专业,助力地方经济腾飞”的办学方向,并秉承“就业导向,结合生产实践”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工学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将工作与学习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课堂教学到生产现场教学、从书本到实践的全方位转变,凸显了技工教育“干中学,学中干”的人才培养特点。

河源理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雄伟介绍说:“我校致力于培养就业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与企业携手共育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共享行业资源,从而形成了‘招生兴旺,培养精良,就业顺畅’的良好局面。”他还提到,近年来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学历提升的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助力学生圆梦大学。2024年,有16名学生成功被全日制本科院校录取,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部书记陈俊杰表示:“我校以‘升学的阶梯,创业的温床’为育人目标,专注于培养能够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具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们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他认为,为农村孩子提供一技之长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有效拓宽其就业道路,实现个人价值。

【专家意见】 深化职教改革 培育新质生产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管委会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晓勇,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助推制造业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与河源的职业教育者们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河源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刘晓勇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出发,强调建立高素质劳动队伍、构建与产业相匹配的人才结构以及打造灵活开放的人才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面对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的新挑战,河源职业教育应如何应对?刘晓勇提出,深化改革是关键,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赋能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于河源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刘晓勇给出了具体建议。首先,要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这类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拥有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其次,应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加强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河源“1+3”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最后,要利用数智技术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入课程和教学实践中,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刘晓勇还表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将充分发挥其“技术+师范”的特色优势,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更好地服务于河源产业的发展,为河源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企业声音】 强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总监李会水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增强校企合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进步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至关重要。

近几年,该公司每年都会接收20名左右职业院校毕业生,然后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和意愿分配工作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好的专业技能,经过短期的培训,能够快速掌握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李会水建议,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职业院校应持续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着力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与教学科研的合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操机会。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培育出更贴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毕业生故事】 朱运欢:中职生同样能创造辉煌

“在河源理工学校的这3年,就是我转变最大、收获最多、最有幸福感的时期,为我后来的事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昨日上午,在启动仪式上,优秀毕业生代表朱运欢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

2010年,朱运欢在家长的鼓励下,选择了前往河源理工学校继续学习。她坚信,选择中职学校并非因为学生不优秀,而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作出的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2013年,朱运欢以优异的成绩从河源理工学校会计1班毕业。这3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她在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如今,她已是河源市运鑫财税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的掌门人,业务横跨财税、金融、法律咨询以及跨境电商等多个行业领域,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朱运欢以这句话寄语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能有计划地设定学习目标,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师说法】 上中职,也能考大学

过去,许多家长认为只有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才是孩子的未来出路,这主要是因为以前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就业了,而在就业市场上,他们的学历并不占优势。然而,随着国家加大对职校生的政策支持力度,现在的职校生在升学与就业方面已拥有更多选择。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享有同等的地位。”东源县崇文学校校长刘传业表示:“他们同样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细作,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他看来,认为上中职没面子、职校生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早已被摒弃。如今,职业教育的学历限制已被打破,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应用技术型本科(普通本科)、硕士、博士的升学路径继续深造。

“选择职业教育高考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河源市黄岗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老师王舒婷表示,“他们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就业也相对容易。”她认为,随着普职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更多的综合高中与职业学校将携手合作,使学生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能在技能实践与创新方面得到锻炼,真正成长为应用型复合人才。

■统筹:邹茹玉

■文字:本报记者 邹茹玉 朱惠思 朱晓颖

■摄影:黄赞福 孙红

    上一篇:向阳成长 追光前行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