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服务高质量发展

河职院凝心聚力“双高”

2023-09-13 10:02:31 来源:河源日报

d4b05f3c14df13bd66669bafcbcc9ea8_hyrbs0913003_001_01_s.jpg

■河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到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图像视觉技术分公司实习。

b83d90f5dc495ae03e0e30ad97758b72_hyrbs0913003_001_02_s.jpg

■河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参加2023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冲压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决赛。

f5eceb4915d27004367383b96d797340_hyrbs0913003_001_03_s.jpg

■河职院2023年第十届“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儿童剧大赛。

4363feba3a9f2e1707b55a731f0d2cdf_hyrbs0913003_001_04_s.jpg

■环境优美的河职院

核心提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在2021年立项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后,去年被确定为粤东西北唯一的“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进入了省域“双高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自2001年升格以来,河职院作为河源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以奋勇争先的精神勇挑重担,立足河源、面向广东、融入湾区,秉承“厚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办学质量和成果逐年提升,培养出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成为“地方离不开,业内很认可”的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河职院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党建标准化体系,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做到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开展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深化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实现二级学院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开展“两优一先”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师生党员典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党建引领下,河职院二级院部党建项目《政校协同培养农村干部 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入选我市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党建带团建项目《青马工程理论学习读书班》入选“灯塔工程”广东省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精品项目。其中,河职院继续教育学院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等14项荣誉。今年3月,该院党总支部入选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持续为党建工作增光添彩。

截至目前,河职院先后有一个党支部获评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两个党支部获评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两个党支部获评广东省高校“三型”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坚持立德树人

树立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标杆

“思想铸魂育人是河职院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学校注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学生,着力培养每一名河职院学生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河职院党委书记韦荣表示,河职院为全体师生开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落实书记、校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河职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坚持德技并修,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堂的定位,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为推动河源红色文化发展,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河职院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红色文化研究院,以立足河源本地红色资源和特色,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文化,切实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漫步校园,文化地标——校史馆成为河职院精神传承和弘扬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构建校园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在文明宣传栏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军旅之星”“技能之星”等学生楷模比比皆是。河职院通过广泛宣传“校园十星”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校园文化品牌,文化浸染润物无声。

教师队伍事关教育质量。河职院对此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学校现有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省级“三八红旗手”2人,“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3人。

坚持发挥示范引领 打造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新优势

上半年,河职院邀请了省内高水平职教专家余爱民教授到校交流,以“构建‘软件专业群’实现高水平办学的探索”和“基于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与案例分析”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推进二级学院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开启新思路。

我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厚实。为形成“因适应产业而建、随区域经济而兴、为产业升级而强”的高水平专业集群,河职院积极“融湾”“融深”,打造发展引擎,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精准对接我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先进材料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嵌入式技术应用、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区域产业急需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教育等重大民生相关专业,建设河职院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1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

高水平专业群发挥优势特色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去年,河职院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立项1门,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师名课”立项1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专业和产业人才基地各立项1个,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立项1个,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获得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认定的典型案例3个、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等荣誉。

坚持“岗课赛证”一体 夯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河职院通过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认证及技能大赛标准,进行深入分析,重构教学的内容、方法、媒体和设施,通过校企共建,对学生实施双元教学和双元评价。

近日,由河职院学生朱涛林、李鹏辉、黄椿富和刘玉权组成的“群龙队”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在全国50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2023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增强与虚拟现实项目全国选拔赛”中,河职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队荣获一等奖,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决赛。河职院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通过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

早在“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河职院参赛团队获得了机器人项目一等奖,成为该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拉开了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管”技能竞赛品牌建设的帷幕。该校通过搭建校院竞赛平台,构建专业—学校—省级(国家)三级竞赛机制,力求做到有赛必参加、参赛必获奖。

近年来,河职院学子荣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1400余项、创新创业竞赛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五轮总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第71名、广东省第6名。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 开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新篇章

河职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及河源地方产业特色,牵头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搭建了“政行企校、四方共建”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平台,与156家成员单位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共建”等合作模式,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校企联合培养育人模式,让我快速了解和熟悉公司各项技术内容。”河职院机电学院的曾意毕业后顺利入职校企合作单位——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她说:“利用在学校学习的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工程师教授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打开了河职院办学的“空间”。河职院设立鸿客集团文旅创新学院、中兴通讯数字化产业学院、铭镭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12个产业学院,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其中,工商管理学院与广东客天下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为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提供人力资源;电信学院与华为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开展广泛深度合作,共建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为河源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5G商用和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

为推动科教融合,河职院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平台。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和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实施“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新生代产业工人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农村科技特派员”四大工程,服务乡村振兴,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坚持以信息化标杆校建设为抓手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7月,河职院举行了校园全光网建设项目启动会,通过全光网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河职院未来8年信息化发展的数字底座,助力学校“双高”建设,以打造河职院数字化转型的“光”速公路,开启河源全光网建设新时代。

河职院作为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坚持以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应用驱动,把数字技术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双高”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此外,该校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学生评价”改革,利用易班、“i志愿”等平台,在线开展学生德育知识测试,将校本数据中心作为学校的智慧大脑,为师生带来全新的智慧校园体验,赋能学校办学提质升级,实现学校“双高”信息化建设目标,以数字校园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继往开来续华章。河职院负责人表示,将以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校园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建设,齐心协力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组稿:本报记者 朱惠思 ■摄影∶李何山 孙红

    上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行2023级开学典礼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