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视窗

紫金中学:委托办学谋发展 百年老校焕生机

2022-12-13 09:45:00 来源:河源日报

0b6264e2bda8ef6288ed32bfcb5080f8_0921005_001_01_s.jpg

■徐国年是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名教师、龙华区首席教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去年7月3日接任紫金中学校长。

8030b3767f58069ceaeef8f0a9e1ed70_0921005_001_02_s.jpg

■紫金中学开学典礼

今年高考,紫金中学刘政航同学以624分(广东省历史类排位314名)考入复旦大学,还有一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被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录取。这是深圳龙华区对紫金中学实施委托办学一年来,所取得成效最为直接的体现。

“从入口看出口,同上届相比,2022届高考上本科线同比增加145人,充分展示了我校日益提升的教育教学能力!”紫金中学校长徐国年说。

紫金中学创办于1926年,作为百年老校,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和曾经的辉煌,然而近十几年来,因各种原因,遭遇发展困境,社会影响力下降。去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正式启动对紫金县教育帮扶,实行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委托办学的帮扶新模式。

一年来,紫金中学在深圳派来的校长徐国年的带领下,发扬“昭学励志、勤朴登攀”的紫中精神,围绕“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步并进的现代化创新型优质品牌学校”办学目标,本着“资源共享、理念共融、人才共育”三维共振理念,以“积极教育”为牵引,从发展规划、硬件提升、队伍建设、课程要求、学校治理、高考备考等方面全向发力、整体推进,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教研日新月异,实现了“五大改变、五大融合、五大提升”的办学新成效。

五大改变: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蔚然成风,师生精气神变了;打造“人文—自然—艺术”三位一体的紫金山校本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两地教学教研互动频繁,改变教研体制;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变文化活动方式;变管理为治理、服务,改变管理机制。

五大融合:实现了两地政策融接、教育理念互融共通、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方式融合、评价方式相融。

五大提升:社会影响力、师生的满意度、学生学习成绩、校园环境、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星光不负赶路人。紫金中学抓住委托办学良机谋发展,漾起一池春水,百年老校再度焕发出蓬勃生机。


校长专访

引入特区教育资源 重振紫中优质品牌

——访紫金中学校长徐国年

记者:您上任后,经过数月调研,提出了紫金中学的发展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

徐国年:我根据调研,提出“新百年新紫中”口号,谋划出“12345”发展策略。一个目标: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重振紫金中学优质品牌;两个引领:党建引领与愿景引领;三个抓手:治理结构变化、课程设计优化、教师发展提速;四条主线:德育管理、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五大项目:校园提质升级工程、两个常规规范落实、未来3年规划方案、名师培养工程、高考备考工程。

记者:教师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所在。在这方面,深圳龙华给予了哪些支持?

徐国年:委托办学最重要的举措就是组织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进驻紫金中学,开展教育帮扶。经过精挑细选,今年我们组建了一支22人的“张桂梅团队”进驻。硕士19 人、博士1人,其中,毕业于清北的教师6人。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师资水平领先粤东。两地师资优势形成聚集效应,呈现理念共融、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三维共振”新局面。其次,充分利用深圳的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利用龙华区承担教育部深度学习项目和新教材使用试验区两个基地,组织老师融入实验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利用深圳特区教育资源,实施了“青蓝结对”工程和名师梯队成长工程,让名教师、骨干教师和新秀教师形成梯队,快速成长等。

记者: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年来,您是怎样利用深圳的教育资源,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天地”?

徐国年:深圳一个突出特点是刻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一年来,我们以深圳教育为依托,结合紫金中学实际情况,求新求变,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天地”。主要表现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发展新模式;以科学治理为纽带,实现教育治理新变革;以积极教育理念为引领,探索优质教育新路径;以课程建设为通道,推进课程改革新进程;坚持五育并举,激发学校发展新活力等。

去年,在省、市、县级比赛中,紫金中学教师获奖人数达 132 人次,学生获奖人数达 163 人次。赖茂丽老师代表河源市参加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在龙华区首届 “中国少年说”演讲大赛中,紫金中学获得高中组决赛总冠军。


教师专访

紫金中学教师朱文芳:

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培养学生

2011年大学毕业,朱文芳就来到了百年老校紫金中学任教。11年来,她总结出一套与学生“打交道”的经验: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培养学生,把工作做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朱文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激励教学与激情教育结合,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她注重学生的分层教育与辅导,通过“培优扶差”,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成绩提高。

今年高考,朱文芳所带班级取得亮眼成绩,班级52人全部上线本科,刘政航考入复旦大学。暑假期间,她所教的学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纷纷向她报喜,朱文芳深感欣慰。

朱文芳表示,托管办学一年以来,学校发展整体呈现出新格局、新气象、新面貌,让这所百年老校有了新鲜的血液,为师生们提供了不一样的平台,让山区学子能够真正享受深圳的教育资源。

(本报记者 王淑君)

紫金中学教师赖就红:

深圳教育模式让孩子幸福成长

赖就红是紫金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执教22年,她不忘初心,以一颗奉献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凭借良好的师德品行和突出的教学能力,取得了不俗成绩,收获各方好评。

作为班主任,赖就红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但每一名学生,她都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对某些特殊群体学生,赖就红根据各科任老师的反馈,常利用晚修时间,在走廊上与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据了解,委托办学后,这种“走廊谈话”模式,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是紫金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赖就红根据深圳特区教学模式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四大诀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加强对薄弱点的攻破。

赖就红还有一个职务,就是高三级备课组组长,她告诉记者,委托办学后,学校将高考备考作为学校发展策略的五大工程之一,提出了“超越高考备高考、跨区域联合备考、一盘棋整体备考、新策略精准备考”四大高考备考方针。尤其是紫金龙华两地跨区域联合备考,让特区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直接在紫金中学生根、发芽,学校高考备考工作焕然一新,今年高考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赖就红表示,无论“走廊谈话”还是高考备考工程,这些新颖的特区教育模式,让紫金中学的学子们更幸福地成长。


家长专访

曾佳民家长:

理念更新,环境更好,服务更到位

学生曾佳民的爸爸告诉记者,自从紫金中学实行委托管理后,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紫金中学焕然一新的管理团队给家长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全新的教育理念、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温馨又严格的治校模式……让师生们都受益匪浅。

据了解,曾佳民原本成绩平平,经过高三学年的努力,成绩突飞猛进,高考成绩进入了班级的第二名。“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曾佳民一个人的努力,背后更是整个教师团队的努力。”曾佳民爸爸说。

在环境方面,紫金中学托管后,教室更换了多媒体,宿舍装上了空调,饭堂进行了大改造,确保学生来到紫金中学后学好、吃好、住好,让家长更放心把孩子放在了紫金中学。

曾佳民爸爸表示,学校托管后的服务更加细致与到位,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会跟家长进行深度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好地做好家校共育。紫金中学老师坚持走进学生内心,找出症结所在,“靶向”治疗心理迷茫,使学生在学业进步的同时坚韧心性、开阔视野、打开格局,实现柔情德育。


学子感恩及经验分享

以目标为航向,以信念为船桨乘风而行

刘政航:今年高考以历史类紫金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毕业感怀:感恩母校,母校实行委托办学后,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知识与智慧的天空展翅飞翔;感谢恩师,赋予我期望的徐校长、为我指点迷津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朱老师、风趣幽默的历史老师王老师、善解人意的政治张老师……

经验分享:1.树立远大目标和坚定信念,以目标为航向,以信念为船桨,方能助你乘风破浪;2.学习要有法可循,注重自己去实践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3.更重要的是学习要有主动性,会主动去寻找方法,主动去总结经验,主动想要提分上名校。

(曾佳民:今年高考以历史类57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深圳大学)

毕业感怀:在我犯错时,是老师们帮助我纠正错误和给予鼓励,让我在跌倒时有勇气爬起,爬起时有信心继续前行;在我学习厌烦时,是老师们让我不会对学习产生抵制、厌烦的心理,老师们像掌灯人,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经验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高中时,我对历史的喜爱使我在历史学科方面下功夫去钻研,而历史学科成绩的提升也带动我其他学科成绩的进步。其次是专心,我习惯于在放假时向老师申请留校自习,避免纷繁杂乱扰乱了自己。

(黄文龙:考入暨南大学)

毕业感怀:感谢母校紫金中学对我6年的培养,让我能在他们的指路灯火下闪耀着光辉。十二年求学,风雨兼程,历历在目,站在新起点,希望能够不负老师们寄予的厚望,继续努力奋斗。

经验分享:1.注重错题积累;2.利用好碎片化时间;3.多跟老师沟通,主动问问题。

(本报记者:周天意 邓金亮 王淑君)

■本版图片由紫金中学提供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