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有效开展,广师大教授支招——
修内功融合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2-10-29 09:30:00
来源:河源日报
今年秋季,劳动教育正式进入课程体系。在课程初步探索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场地、师资、课程、保障等方面问题。如何让我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更有效开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唐金稳提出积极建议,呼吁家、校、社参与共建,实现劳动育人的初心和梦想。
唐金稳建议,各校首先要把劳动教育放到国家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深耕,从根本上践行劳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需要内修基本功,重视劳动教育,让更多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师参与到课程建设,发挥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支撑作用;第三,学校可以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协同育人,如同行兄弟学校、优秀的企业资源、社会专家等,让更多资源一同参与到劳动实践工作中。
“劳动只是载体、形式,实践精神的教育才是实质。”唐金稳认为,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课程,而是要通过开展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建设祖国的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家、校、社参与共建。基于此,他建议河源的中小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尝试将劳动与本地、本校特色结合起来,深挖本土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将劳动实践活动社区化、家庭化;积极申报劳动实践的各类项目,推动劳动教育标准化。(本报记者 邹茹玉)
县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