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奋力绘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画卷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注射实操训练。
■2021年秋季新生军训
■文艺汇演
■东源卫校学生到紫金县人民医院实习
■2022年中专招生计划
■2022年三二分段招生计划
■校园一景
核心提示
良医仁心,济世救人。广东省东源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下称东源卫校)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的一所卫生类中职学校。该校前身为“河源县卫校”,于1959年10月创办,坐落于市区东江河畔河紫桥下,校园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该校有两个校址,一是校本部,二是蝴蝶岭校区。新校区正在筹建中,预计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学校一直以“悬壶济世、精医重道”为办学宗旨,以“不忘初心,勤学苦练,争当红心学子,牢记使命,救死扶伤,成就白衣天使”为校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敬业守责的学生走向医疗岗位。经过63年风雨兼程的辉煌历史,该校已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县级卫生类中职学校。
■文/图:本报记者 王淑君
凝心聚力谋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
2020年,位于东源县灯塔镇柯木村的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南北校区)迁建项目正式启动,作为东源县医共体(灯塔)健康产业园的子项目,其规模是4个子项目中最大的。待项目完成之后,学校将开设80个教学班,提供4000多个学位,学校将依托医院、卫校的医疗和人才资源引进符合灯塔盆地发展需要的医养结合、医药健康、卫生职业教育等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园。
东源卫校(南北校区)将秉承建设生态型绿色校园、现代化智能校园、特色化文化校园的设计理念,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未来,学校将重点打造护理、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药剂、医疗信息化等专业。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8亿元。
建成后的东源卫校(南北校区)景色宜人,绿化面积达50%以上,校内建筑错落有致,生活设施布局合理,园林景观处处皆如画。“智慧校园”将助力办学品质提升,有线无线网络一体化区域达100%,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覆盖所有教室,已实现办公服务现代化、财务资产信息化、出入管理智能化、校园监控可视化。新落成的体育馆设计风格时尚简约,内设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馆和健身房、形体训练室等,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竞技比赛、毕业典礼、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需求。学校教学实训楼的设计充分融入了智慧医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了虚拟、模拟、实体的“三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
该校还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将建设一批集党团活动、学业指导、艺术活动、心理辅导、社团文化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每年开展科技文化节、读书月、体育节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将为东源卫校带来全新的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突出专业品牌特色
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该校积极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瞄准行业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学科,紧密对接优势产业链,推进专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深入打造特色专业实行护士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护理双语”教学,提升护理的理论与技能。二是积极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和大健康战略,培养行业市场需要的公共卫生人才。
目前,该校设有护理专业,2022年秋季增设药剂、康复技术专业,设有3个年级18个班,在职教职工52人,学生1014人,该校在校生还呈逐年扩大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该校遵循做强特色专业、发扬特色精神、创立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学校、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特色发展的轨迹,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实训教学、突出技能学习、开展以赛促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批医德医风良好、业务技术全面、理论知识充足、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
办特色学校,育桃李芬芳。 建校以来,该校不断完善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他们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能扎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欢迎,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呈现出招生“入口”、就业“出口”两旺的可喜局面。
义诊送到家门口
“三送”服务暖人心
东源卫校师生经常联合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到各社区、各村委、敬老院等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每次开展活动,医护人员和师生们都会仔细为前来咨询的居民免费进行常规检查、测血压、血糖、B超检查等,并根据测量结果和症状给予诊断,发放相关药物。同时对其饮食、生活习惯提出健康建议,对有关并发症进行答疑解惑。
该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王欣欢是我市第十八届护理技能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她不仅学习认真,还特别热心肠,经常去参与志愿服务。王欣欢表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让其对临床实践有了初步了解,今后她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做一名眼里有光、胸中有爱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
据统计,东源卫校义诊人数达200余人次,通过义诊活动提高了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更是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弃医从教
用“双师”“双德”践行职教初心
一转眼,曾建忠已在东源卫校做了24年外科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师。在此之前,他是一名从事临床工作的临床医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建忠得知医卫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而作为一个有临床经验的老医生,他深知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经过深思熟虑,本着为医卫类职业教育做点事情的想法,他放弃了临床医生的职位,加入东源卫校,从事医卫类教育教学工作。
曾建忠深知,医卫类职业教育需要有临床经验的老师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现身说法,为医学职业教育贡献一点力量,促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中,曾建忠始终坚持为扶正学生的三观筑基,用感召的力量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始终如一保持高度热情投入工作,用爱与奉献成就着学生的职业梦想,让每一名学生因接受医疗职业教育而精彩,让每一个家庭因选择医疗职业教育而幸福。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曾建忠特别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作为一名南粤优秀教师,曾建忠和东源卫校其他平凡的教师一样,用心、用爱、用情浇灌学生的成长,使得这所卫生学校充满欢声与笑语,温暖与爱心。
校长访谈
培育更多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人才
——访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赖万和
“我们在灯塔公社、三合公社、东江磷肥厂等地‘流浪’过,在河源理工学校、蝴蝶岭工业园厂房‘借宿’过……”温文尔雅的东源卫校校长赖万和谈起东源卫校的过往,充满了感慨。
据赖万和介绍,东源卫校经历了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1959年,东源卫校(当时叫河源县卫生学校)正式成立,但过着借地办校的日子,办学条件十分艰苦。
1992年,学校搬至校本部,虽然面积有点小,但终于有“家”了,东源卫校迎来了发展的新起点。
1996年,学校更名为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获批成为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卫生类中职学校,东源卫校开启了新征程。
1999年,东源卫校开始了借力存活期。其间,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东源卫校招生难,学校不得不借助联合办学的手段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2012年,东源卫校划归东源县教育局管辖,理顺了教师编制,自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先后租用了河源理工校区、蝴蝶岭校区办学。
……
“真心要感谢历任校长和老师们,正是一代代东源卫校人,铸就了今天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东源卫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东源卫校为我市乃至周边城市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医疗卫生人才。”赖万和说。
近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源卫校的发展,目前拟投资9.8亿元,高起点、大手笔规划东源卫校新校区(位于东源县医共体——灯塔健康产业园内)。该项目完工后,届时可提供80个教学班、4000个学位。
东源卫校新校区的建立,犹如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岭南明珠,将一如既往地办好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为社会培育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人才。(本报记者 周天意)
招生热线:762-3323981 0762-3323973
13302632493 13302639463 校本部地址:河源市源城区下角南堤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