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用“寸”计量时间?
2022-06-02 11:18:32
来源:河源日报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用“寸”来做时间的量词?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日晷。
最初,人们通过地面的自然物体,比如大树、房屋、山丘的影子判断时间。后来,人们想到将一根固定的杆子立在平坦开阔的地方,用它的影子来测量时间,这就是早期的“立杆测影”,也是日晷计算时间的基础。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一来,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这正是一日24小时。
古人用“寸”来描述光阴,自有道理。一方面“寸”寓意为非常微小、简短。用“寸阴”形容时光短暂,更显其金贵。另一方面,“寸”比“分”“厘”“毫”更容易使用,古代“寸”是一指宽的长度,伸出手指就能衡量,将晷面上的格子用“寸”来横量,晷针投下的阴影,就叫“寸阴”。“一寸光阴”,就是指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用“寸阴”来描述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光,强调时光容易流逝,更富形象性。
岁月无声,光阴有痕。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也都会在某一刻走完自己的时间。古老的日晷上光影浮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愿你能够真正地领悟。(来源:《科普中国网》 整理:彭冲)
县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