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
建学校引人才增加学位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9月3日,改扩建的大塘小学正式开学。扩建后的学校可提供2100个学位。
■第36个教师节当天,源城区在越王小学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向全区学校、幼儿园(含优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放奖金、慰问金370多万元。
■小朋友们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源城教育部门全力做好“50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攻坚工作,推进实现“5080”目标,上半年新增认定了8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学位3185个。肖斌 摄
■东埔中学新建宿舍楼工程建设接近收尾,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
2018-2020年源城区学校新建扩建情况表 制表:田清秀
核心提示
源城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源城坚持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和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努力巩固提高“均衡优质发展”成果,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均衡、优质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等称号,为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截至今年秋季,源城区共有中小学校73所(公办60所,民办13所),完全小学4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初级中学7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94537人(公办学校77710人,民办学校16827人),初中生22717人,高中生5833人,小学生65987人,中小学专任教师591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幼儿园122所,在园幼儿29484人,幼儿园教职工3790人。
增加学位
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机会
作为源城区与河源高新区联手打造的民心工程,9月3日,改扩建的大塘小学正式开学。据悉,大塘小学改扩建工程从筹划到建成,仅用时9个月。工程于2019年10月启动,2020年8月竣工,扩建后学校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6亿元,可提供2100个学位。大塘小学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将进一步改善河源高新区的办学条件,有效缓解工业园区公立学位紧缺问题,为周边群众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提供便利。
随着城市发展,近年来源城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特别是其他县的生源不断涌入城区,使源城的义务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导致如雅居乐、公园西等部分片区“读书难”问题突出,且需求仍在逐年增长。
如何让外来人口子女享有同样的入学机会,成为源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法规,该区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公办为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读机制,确保了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据最新统计,占全区学生总数近68%的非源城户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就读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源城的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落实。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一些老旧的设施设备已无法满足源城区当前的教学需求。据调查摸底,源城区各中小学校的设施设备大部分是在2010—2014年创建省教育强区时装备的,大多数中小学校的设施设备已比较破旧,特别是课室多媒体平台和教师个人办公电脑型号较旧,与该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有较大差距,亟需更新换代。对此,源城区教育局计划将学校教学设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从2019年开始,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学校课室多媒体平台、教师办公电脑等教学设备的全面更新。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现已完成部分学校教学设施更新工作。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源城区东埔中学和埔前中学的师生们感到特别高兴。东埔中学今年高考再创佳绩,共有102人入围本科,最高分为603分。埔前中学共有35人入围本科,这是该校近十年来产出的一份最理想的高考成绩单。
今年高考,东埔中学490人参考,入围本科控线以上共102人,其中文科34人、理科31人、体育类8人、美术类16人、传媒类6人、音乐类6人、舞蹈类1人,入围重点本科5人。东埔中学负责人表示,2013年以来,在学校优质生源锐减的背景下,今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破百,实属不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体艺特长生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其中音乐类本科双上线率达100%,舞蹈类本科双上线率达100%。
埔前中学139人参考,入围本科控线以上35人,入围重点本科3人。该校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高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埔中学和埔前中学教学成绩的提升,是源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源城区小升初、初升高的入学门槛,比各县区的要高出不少,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源城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
源城区教育部门历来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今年以来,重点从四个方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是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因疫情影响,上半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线上网络培训,参加市、区级线上培训共4期,参训人数达6055人次。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以“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有效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三是制定了《源城区中小学学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估细则》,加强中小学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四是争取区编委新增加了135名中小学教师编制,有效缓解了城区教师编制紧张的问题。
多举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守护师生身体健康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何做好返校(园)复学工作是摆在教育部门和各所学校面前的新课题。源城区严格按照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安排,科学安排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返校(园)复学工作,多措并举确保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健全“四个一”防控机制。制定了区教育系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主要负责人组织统筹各项防控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坚持条块结合、统一口径,突出重点、科学防控。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网格化、精准化管理。全面压实各方面、各环节、各层级责任,加大“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力度,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防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
二是健全防控技术指引。认真贯彻《河源市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对师生居家出行、返校前后和学校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以及心理防护、舆论信息等作出防控指引,织牢教育系统安全防护网络。
三是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并印发了源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以学校和幼儿园为单位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指挥、信息联络、安全后勤及医疗保障、消毒、宣传和心理疏导等专项工作组,细化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环节、程序、责任及不同情况应急措施,把责任落实落细落小。
四是推动学校扎实上好“四堂课”。认真研究、系统谋划,组织全区中小学上好思政课、心理课、防疫课、总结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做到科学防护,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认真学习,以实际行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五是周密做好开学准备。按照“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要求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重点人员排查与监测,强化分类指导,全力确保开学安全。
六是做好返校前校园防疫演练。全区各学校通过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校应急队伍应对能力,检视并修正本校应急预案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准确应对、规范处置,将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荣誉榜
源城区学校5年(2016-2020年) 获得全国、省集体荣誉概况
■2所学校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3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学校
■2所学校获评全国校园舞蹈汇演艺术教育先锋单位
■2所学校获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3所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所学校获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
■4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5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
■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少儿艺术培训示范基地
■8所学校获评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
■4所学校获评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2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
■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制表:阿平
■专题组稿/摄影(署名除外)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通讯员 罗宏中 王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