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农商银行全力服务源城区埔前镇乡村振兴
注入金融活水 迸发绿色力量
■低成本的助农贷款,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埔前依托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布局“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提质建设。
核心提示
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一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立足当地,服务本土,全力推动普惠金融工作,扎实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埔前镇是源城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的重点区域。当前,该镇依托片区现有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布局“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提质建设。香菇、兰花、蔬菜、五指毛桃等纷纷迸发绿色力量,给埔前镇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基于此,河源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切实履行帮扶责任,建立健全“帮扶+”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在推进支农支小、服务市民上展现河源金融人的责任和担当,为埔前镇注入金融活水。
知农助农 携手共促产业振兴
“我们通过聚焦乡村经营主体等重点群体金融需求,进一步下沉服务,以所在网点为阵地,在各自负责的村(居)领域,充分发挥优势,实现主动沟通、主动对接。”河源农商银行埔前支行副行长罗育强表示,该行积极主动地对接乡村经营主体,让他们进一步知农助农,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走进位于埔前镇的乐心农场,田畴染绿、沃野连绵,农场的水果木瓜种植基地里,一棵棵果树上挂满成熟的金黄色木瓜,农场负责人罗伟良和附近农户汗流浃背,正忙着采摘。漫步农田,果香四溢,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人景象。
“这是我打造的种植基地。河源农商银行的20万元助农贷款,不仅为我们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保驾护航,还帮助我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大做优企业。”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普通农民,罗伟良深耕农业十几年,积累了一定的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经验。借助惠农政策春风,罗伟良在自身走上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发展农业。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还能照顾家庭,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农户罗先生参与了乐心农场的种植工作,谈及最近的工作,他笑逐颜开。罗先生说,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他非常知足。
回归本源 为创业者“贷”来新希望
绿水青山“底色”浓重,金山银山“成色”显现,生态发展“本色”亮丽。金融活水的到来,助力埔前镇的返乡创业者以绿为底、着墨生态,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埔前镇,一道连接“新农人”与“兴农人”之间的金融桥梁正在架设。
金融是促进新农人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20万元的助农贷款,帮助我们进一步发挥自己所掌握的农业技术,更好地致力于精准培育专业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拓展销售空间,我们经营和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河源市村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秋文表示。
和不少刚刚毕业的青年一样,离开校园后,罗秋文一开始选择留在珠三角城市,找了一份与农业相关的工作。罗秋文曾就职于珠海市的农业研究机构,学到了不少和农业相关的知识。2020年,为了家庭和自身的愿望,他返乡创立了河源市村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番茄和西瓜的杂交育种、育苗、种植、销售。
新农人发展新兴产业,增收致富大有作为。“充足的资金流转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的‘菜篮子’更新鲜、更绿色,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产业链。”有珠三角地区经营餐饮店铺的经历,让罗秋文夫妇深切了解到从农田到餐桌这条产业链的重要性。当前,他们正积极对接餐厅,尝试构筑一条产业链,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而低成本的助农贷款,为他们的计划落地实施增添了动力。
“回归乡村本源,我们将以推出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为抓手,满足创业信贷需求,进一步为乡村青年创新创业搭桥铺路。”河源农商银行埔前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始终以“三农”、小微企业和市民为根本,时时处处为农所想、为企所盼,及时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田间地头,让老百姓聊天时提得起、需要时想得到,使用时够得着,把服务品牌、业务产品根植于“三农”和小微企业中。
接下来,河源农商银行将继续对标“三农”需求和群众期盼,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时时关心老百姓期盼和金融需求,及时解决老百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银行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卢洁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