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农商银行1.5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
助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河源农商银行的支持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河源市神农宝灵芝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培育基地。
■源城区畜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五指毛桃鸡屠宰、加工车间和冷库已建成。
核心提示
夏至将近,万物争荣。近日,记者在位于源城区东埔街道高塘村的源城区蔬菜(食用菌)产业园看到,这里有序分布着食用菌大棚,走进培育茶树菇的菌棒大棚,只见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工人们或给菌棒浇水,或将菌棒整齐排列在菇架上,或动作娴熟地采摘茶树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前,在我市广大乡村,现代农业逐渐兴旺起来,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为此,河源农商银行持续加大“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通过悦农e贷、花生贷、生猪贷等产品,投放普惠信贷资金1.52亿元,支持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源城区畜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发展,助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茶罐子”“水缸子”。
“金融活水”滴灌 精准助力建设实施主体
源城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源城就是香港、深圳等地的蔬菜供应地。2019年,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河源市神农宝灵芝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是建设实施主体,主要种植食用菌,品种为茶树菇、灵芝和鸡枞菌。
“这几年合作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菌棚室种植产业,充分利用本地的油茶壳、麸作为食用菌生长原料,制作菌棒。合作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得到了河源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河源市神农宝灵芝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财务负责人说。2019年以来,由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大,合作社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大棚、冷库,以及购买培育菌种的原材料,但是资金链出现短缺情况。河源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分两次为合作社发放了620万元、30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合作社抵押物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在河源农商银行的支持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河源市神农宝灵芝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培育基地,助力其种植的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如今,该基地已发展成为集食用菌(灵芝、平菇、草菇)培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基地,目前高塘村基地占地面积500亩,含果园、鱼塘、培育大棚等,年产量在100吨以上,年产值约600万元。与此同时,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持续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河源市雄达实业有限公司是源城区畜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实施主体。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肉丸、炸肉、五指毛桃鸡、盐焗鸡等具有客家特色的预制菜产品。记者日前在市区万绿大道旁的源城区畜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该公司的五指毛桃鸡屠宰、加工车间和冷库已建成,待购置安装加工及冷藏设备后可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河源农商银行为该公司发放了400多万元贷款,助力企业发展。
备足“金融底肥”
助力农业生产
从市区驱车往南,抵达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埔前镇。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生机盎然的花生地。当下花生苗已进入盛花落针期,一阵微风吹过,绿油油的花生苗随风摇曳,一簇簇黄色的花朵点缀其中,煞是好看。
埔前当地有夏季种植水稻,冬天种植花生的传统。埔前镇高围村村民罗应良说,在去年秋冬的花生备耕期,由于前期在房前屋后种植了火龙果、荷花等,支出较多,急需一笔资金购买种植花生的化肥及农药等农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通过宣传单联系到河源农商银行埔前支行工作人员,表达了申请农资贷款的想法。
得知这一情况后,河源农商银行埔前支行工作人员在当天就来到了罗应良家中,了解花生的种植、销路等情况,并收集贷款资料,快速为其发放了“花生贷”20万元。“这款纯信用的贷款产品很有针对性,银行派人上门服务,手机上就能随借随还,省去了跑银行的时间。”罗应良说。
据了解,为助力我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助力企业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河源农商银行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各项信贷资源、产品、服务和渠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覆盖面,为园区的建设主体、经营主体、种植农户提供“一站式”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备足“金融底肥”。
针对融资主体资质偏弱问题,河源农商银行在客户准入、评级、授信、政府增信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标准和融资条件,让更多的主体获得更好的融资服务。针对贷款担保难问题,河源农商银行在原有的抵质押、政府增信、政策性担保等基础上,加快创新纯信用贷款方式,量身打造农业龙头贷、实施主体贷等融资产品,主动降费让利,执行最优惠贷款利率,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此外,还为合作客户提供开户、聚合码、网银、手机银行等结算工具支持。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茶罐子”“水缸子”,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餐桌。河源农商银行将创新政策、产品、模式等,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稳生产、保供给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助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彭冲 通讯员 卢洁
■图: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