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农商银行:
聚焦提升服务质效 “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
■河源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开展金融宣传和融资服务
■河源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与从事饲料批发的蒋先生交流经营情况
■河源农商银行金融特派员开展普惠金融户户通走访活动
■河源农商银行大楼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核心提示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33项政策措施,着力稳住经济,助企纾困。
河源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金融本源,聚焦主责主业,践行普惠金融,用好用足各类金融支持政策,聚焦产业增长、纾困解难、民生保障、创新服务等,通过信贷投放、产品创新、银企合力、服务优化、降费减负等工作抓手,持续提升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畅流至地方民生、实体经济,助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做实“五大产业”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在预制菜这条催生万亿级餐饮消费新市场的赛道上,我市许多企业开始进军预制菜行业,或转型生产预制菜,或新增预制菜业务。
广东雄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好预制菜产业发展。该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肉丸、炸肉、腊肉、五指毛桃鸡、盐焗鸡等具有河源客家特色的食材,并计划今年建成2000平方米的预制菜生产车间,但扩大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成了新的问题。河源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开展金融宣传和融资服务,为该公司发放了500万元贷款,让该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的各项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战略决策,以勤劳金融为抓手,夯基础、强保障、优服务,做实“五大产业”金融支持。截至8月末,累计支持“五大产业”名册相关企业24户,贷款金额达5亿元。
与此同时,该银行针对性推出“高科贷”信贷产品,不断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持续加强对中小微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园区的信贷支持。截至8月末,全行制造业相关贷款余额6亿元,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3.85亿元,占比64.17%。
纾困解难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行稳致远
在源城区中心市场,每天人来人往,来自各地的农产品在此交易;在江东新区的一处蔬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在埔前镇一生猪养殖场内,一头头生猪出栏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一个个产业发展故事的背后,有河源农商银行给予的大力支持。
提及河源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从事饲料批发的蒋先生深有感触。“今年以来,受猪肉价格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收回货款的周期比原来要长很多。”蒋先生说,今年6月,河源农商银行按照“专属服务+绿色信贷+优惠政策”的疫情防控金融政策,快速高效为他们发放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仅为3.7%,及时补上了经营方面的资金缺口。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基础。河源农商银行持续放大政策效应,加强重点领域扶持,全面助力“六稳”“六保”,全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存得下、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截至8月末,累计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市场主体发放贷款335笔,贷款金额5.01亿元,目前贷款余额19.5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19.16%;落实“应延尽延”政策,累计为232户小微企业实行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本金超过19.35亿元;贯彻国家降本政策,全面下调贷款利率,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超过3300万元,其中新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金额14.0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对比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
情牵民生用心传递农商“温度”
“2011年就看准家政服务的发展前景,在忠信创办了家政服务中心,开展单位、食堂和家庭卫生保洁、搬家、月嫂等服务,这些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多亏了河源农商银行自助循环贷的帮助。”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市民黄志明十分感慨,家政服务行业人员培训、场地建设、设备购买等费用支出较大,在河源农商银行申请的贷款可以循环使用,且利率低。
支持“南粤家政”工程,是河源农商银行聚焦民生,支持稳就业、促创业的一个工作缩影。聚焦“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四个关键,该行积极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与源城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合作,推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灵活设置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创业融资成本。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笔,贷款金额1115万元。
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以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提升,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布局建设粮食、禽畜、果蔬、水产等重要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民生物资供应稳定。截至8月末,该银行支持龙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12户,累计发放贷款3.06亿元,强化对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促消费方面,河源农商银行针对农民安居、出行、教育等生活消费推出信贷业务,利用互联网为客户进行远程授权、审批和放贷,加速线上消费金融下沉,持续提升“悦农e贷”线上消费信贷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乡村消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自该业务开展以来,累计通过“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模式为3683户农村地区客户授信6.15亿元。
创新服务探索金融服务新路径
“阿叔,办理养老资格认证,不会用智能手机不要紧,村委会那里有粤智助机,只要您有需要,我就到村里协助您认证。”曾威是河源农商银行埔前支行的一员。自入行以来,他紧紧围绕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作,发挥作为金融知识宣讲人、乡风文明推广人的作用,深入学校、工地、行政村等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金融特派员下沉作用,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出实效。
今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派出72名金融特派员,挂点72个行政村、居,目前完成整村授信签约覆盖率100%;铺设政务机“粤智助”49台,实现辖内行政村全覆盖,协助村民通过“粤智助”办理业务达37500余笔,在全省80家机构中排名前列。
今年以来,河源农商银行强化党建引领,以广东农信普惠金融户户通为抓手,通过一支部、一体机、一特派、一平台、一授信“五个一”工作法,构建“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的乡村服务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将普惠金融户户通作为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整村授信、城区网格化管理等措施,畅通农村金融的“毛细血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累计走访个人及小微企业户数近5万户,建档户数24万户,深入了解金融服务需求。同时,持续完善政务通功能和推进“粤智助”、悦农E站、鲜特汇平台建设,探索创新“助农+电商+直播”新模式,将服务延伸至最基层,探索出一条地方政府、农商银行、企业、农户合作共赢的农村金融新路径。
近年来,河源农商银行还着力强化市场新主体新金融服务。针对异地发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强化创新,推出“幸福贷”主线产品,不断将金融服务惠及“新市民”群体。相关产品推出以来,共为1217户“新市民”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贷款3.97亿元。
■组稿:本报记者 彭冲 通讯员 黄伟安 卢洁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署名除外)